信贷投放适度性分析 摘要:信贷投放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最重要的渠道,有效调控信贷投放也是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主要手段。本文模型分析显示,经济增长、贷款投放和物价水平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经济-物价-信贷系统偏离均衡水平后向常态回归需要较长时间,说明了金融调控有合理性和必要性。根据协整结果,推测出了不同情形下信贷投放的合理增速,认为在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环境下河南省贷款投放增长 10%较为合适,并为实现这一目标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信贷投放;宏观调控;河南省 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截至 2024 年 6 月末,我国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超过八成,信贷仍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最重要渠道,因而信贷调控也应成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主要手段。但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保持合适的信贷增速并非易事。自艾伦•格林斯潘 2024 年结束美联储主席任期以来,各央行出现了在经济低迷期间激进宽松、经济繁荣时却不收紧的倾向[1]。信贷力量有可能成为触发或者加深经济周期的因素。就我国而言,过去十年来,我国占全球信贷的比率已从 5%大幅提高到 25%,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信贷过度膨胀和货币过度深化的局面[2]。以河南省为例,2024 年以来,信贷投放增速和 GDP 的增速差额保持在 10%左右,信贷投放和 GDP 的比值持续走高,在特定条件下有可能转化为通胀的重要推动因素。所以,讨论信贷投放与经济增长、物价稳定的关系,确定适合我国信贷投放总量问题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文献综述 秦宛顺、郭世邦[3]指出,适度贷款增长率是指国民经济在适度增长速度和可容忍的通货膨胀下运行所需之贷款增长率。在既定的通货膨胀率下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的上限和下限就决定了适度贷款增长率的上限和下限,并运用 1953-1989 年的数据得出我国适度贷款增长率为 9.71%-16.05%。曹协和[4]认为,相对于较快的经济进展需求而言,海南省贷款总量的增长偏慢。而徐宏[5]以浙江省500 户工业监测企业为样本,调查发现样本企业银行借款存量中的15%、增量中的 46%超越了其正常合理的融资需求,与企业产销增长趋势不相匹配。对于经济周期和信贷周期的关系,学界也进行了深化的讨论。程棵[6]等指出,经济增长周期的理论讨论表明,每一次的经济波动必定伴随着一个信贷增长周期,经济增长周期与信贷增长周期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关性。Tornell&Westermann 认为信贷繁荣多数会逐渐减速,但有时会强化金融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