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素养纳入素养教育探究论文 一、中小学阶段教育模式:独立教学与学科渗透 所谓独立教学,是指将媒介素养作为独立的一门课程加入中小学课程体系。然而,独立教学模式临时还不可能成为一种普遍的教育手段,其原因在于:(1)由于经济条件限制,一些西部边远地区的学校没有条件单独开设媒介素养相关课程;(2)由于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尚处于初级阶段,媒介素养教育专业师资队伍还没有建设起来;(3)我国中小学课业负担往往比较繁重,贸然开设媒介素养课程会加大学生的课业负担。因此,可先选定部分地区的学校进行独立教学模式的试点,待时机成熟后再向全国推广。 学科渗透则是指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现有学科当中,以相关学科中的媒介素养成分为基础进行媒介素养的培育。由于将媒介素养作为独立课程纳入全国教育体系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当前更具普适性的是通过现有课程体系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渗透,将媒介素养教育贯穿到各科教学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提高学生媒介素养。这样既能保证媒介素养教育的延续性,又不会增加学生过多的学习负担。 二、高校媒介素养教育模式: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 除了普通高校的普及性教育外,师范院校还担负着为媒介素养教育培育师资队伍的重任,因此要在师范院校当中开展媒介素养专业教育。作为未来老师,师范专业的学生对中国公民媒介素养提高有着“后续递延性影响”,对于媒介素养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和普及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师范生媒介素养教育意义重大,是高校媒介素养教育中的重要部分,与中小学阶段的两种模式——独立教学和学科渗透两种模式相对应,师范院校除了对一般师范生进行专业教育外,还要利用传媒专业的优势,对传媒专业学生进行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培训,为媒介素养独立教学模式的实施培育师资力量。与此同时,鼓舞师范院校传媒专业的学生到中小学任教还能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更为广泛的就业出路。 然而,教育改革毕竟不是一蹴而就的议程构建,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具体策略的探讨: 一是从政策和体制层面保证媒介素养教育体系的展开。制定相关政策以保证媒介素养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成立专门机构管理媒介素养教育活动,指导各级学校的媒介素养课程构建,并积极与国外相关教育机构和地方教育单位合作,以确立适合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 二是着力建设和培育专业师资队伍。国外媒介素养教育经验告诉我们,媒介素养教育能否成功进行,师资队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