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利率投资效应区域差异成因 所谓利率投资效应是指利率变动对投资作用的效应,或者说投资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无论是脉冲响应中投资变量对利率冲击的响应和累积响应,还是方差分解中利率对投资变量的贡献率,都可以得出我国利率投资效应在东、中、西、东北部存在较为显著的区域差异这一结论。根据利率投资效应作用机理,该效应在现实经济社会中的表现有三个因素必须考虑,一是产业构成因素,也就是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整个产业中的比例情况,不同产业对资金需求有着很大差别,其对利率的敏感性也不相同;二是企业性质因素,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对于融资成本的反应是有差别的;三是金融格局因素,不同的金融格局决定了企业的融资渠道,它具体包括银行结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结构。 一、产业组成结构 我国产业组成结构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从我国各区域三次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在该区域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看,第一产业在西部地区占比最高,中部其次,东北部第三,东部地区最低;第二产业占比情况刚好相反,从高到低依次是东部、东北部、中部、西部;其中中部和西部第二产业在该区域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低于 50%。 从产业组成结构的另一方面主导产业状况来看,我国东西部情况也存在明显的不同。主导产业是指在经济进展过程中或者工业化不同进展阶段中出现的影响全局的、在国民经济进展中居主导地位的、能通过其前后相关联与旁侧关联带动整个经济增长的产业部门。一般把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超过 5%的产业视为主导产业。我国东部地区的主导工业状况与西部有着明显的不同。西部的主导产业类型偏向于基础性的产业,特别是能源、冶金和化工产业,其特征是对资源的高度依赖。东部的主导工业类型则更为丰富,偏向于各类装备制造业,对资源的依赖程度比较小。 在分析区域产业组成结构差异是否是利率投资效应区域差异产生原因之一时,必须先明确不同的产业其利率投资效应的表现情况是否不同,对这一问题,可通过建立 VAR 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讨论利率投资效应在三次产业间是否存在差异。 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以“金融机构短期农业贷款余额”作为第一产业投资情况的考察变量,以“金融机构短期工业贷款余额”与“金融机构短期建筑业贷款余额”的加总来考察第二产业的投资情况,以“金融机构短期商业贷款余额”代表第三产业的投资情况。选取 1983-2024 年相关数据为样本。为剔除价格影响,将这三组数据除以 1983 年为基期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得到实际贷款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