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贷公司困境与转型路径讨论 一、引言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金融机构 2024 年各项贷款余额较上年增长 13.5%,而企业经营性贷款仅增长 6.6%,工业长期贷款仅增长 3.1%。部分金融机构偏离主业等问题,不仅拉长了企业的融资链条,也造成了资金“脱实向虚”。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抓好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金融机构突出主业、下沉重心,防止脱实向虚。有序化解处置突出风险点。”从 2024 年 6 月开始,我国小贷公司开始商业化探究,小贷公司的进展整体上对我国的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慢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但目前市场上的小贷公司的利率大多为 15-30%,而我国 5000 家工业企业的平均利润率是 6%左右,因此,能承受如此高融资成本的企业大多为短期融资[1],由此引发小贷公司高风险导致高利率等一系列问题,这对于小贷公司的可持续进展是个考验。 二、小贷公司进展出现瓶颈 2024 年 5 月 4 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2024 年 12 月,日升隆和晋源泰两家完全由民间资本投资的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成立。自此,小额贷款公司实现爆发式增长,根据央行网站公布的数据,从 2024 年底公司数量不到 500 家,进展到 2024 年达到最高峰,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 8910 家,年均增长 50.9%,从业人员数量达117344 人,年均增长 41.7%,贷款余额达 9411.5 亿元,年均增长54.2%,实收资本 8453.3 亿元,年均增长 44.2%。2024 年后,小额贷款公司进展进入停滞期,各项指标有所下滑。截至 2024 年 1 季度末,全国共有 8665 家小额贷款公司,较 2024 年减少 245 家;小额贷款公司从业人员数量 109078 人,同比减少 8266 人;贷款余额9377 亿元,同比减少 34.5 亿元,实收注册资本 8234 亿元,同比减少 225.3 亿元。另外,小贷公司的财务指标也在全面下滑。以新三板挂牌的小贷公司为例,截至 2024 年 3 月底,新三板全部挂牌小贷公司 43 家(不含 3 家退市或准备退市)中的 21 家发布的 2024 年年报显示,这 21 家小贷公司总体主要指标全部下降。2024 年,21 家小贷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 9.82 亿元,比 2024 年减少 11.86%。其中14 家公司下降,占 66.67%。21 家小贷公司共实现净利润 5.10 亿元,比 2024 年下降 26.77%。其中,13 家公司下降,占 61.90%。负债方面,2024 年末,21 家小贷公司总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