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的艺术特色讨论论文 论文关键词:村上春树;现代爱情;语言特色;中西文化的融合 论文摘要: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作品《挪威的森林》,深受我国读者的喜爱。文章的魅力何在?本文从作品所反映的现代爱情、语言特色、非现实因素、中西文化的融合等方面加以浅析。 在日本当代作家中,村上春树堪称一颗文学奇星。短短十几年时间里,他的作品便风行东瀛列岛。出版社为他出了专集,杂志出了专号,书店设了专柜,每推出一本新书,销量少则数万册,多则上百万册。《挪威的森林》远远超过了这个记录,在以青年为主体的广阔读者中引起前所未有的反响,甚至出现了“村上春树现象”。不少文学评论家、大学教授以及学术性刊物都撰写或发表了关于村上讨论的专论。那么,村上春树及其作品受到如此欢迎的原因究竟在何处呢?本文将从《挪威的森林》入手,对其所反映的现代爱情、语言特色、中西文化的融合等方面加以浅析。 一、寓言般的现代爱情 《挪威的森林》是中国读者最熟悉的村上代表作。“挪威的森林”(村上的代表作)是甲壳虫爵士乐队(NORWEGIAN,又译硬壳虫或披头士)一支“静谧、忧伤,而又令人莫名地沉醉”的乐曲,小说主人公的旧日恋人直子曾百听不厌。“我”在飞往汉堡的波音上。从机内广播中重新听到此曲,不禁闻声生情,伤感地沉醉在往事的回忆里。这是小说开头部分。随即小说主人公渡边以第一人称展开他同两个女孩间的爱情纠葛。可以说,小说情节是平平的,笔调是缓缓的,语气是淡淡的,然而字里行间却鼓涌着一股无可抑制的冲击波,激起读者强烈的心灵震颤与共鸣。小说究竟想倾诉什么呢,生与死?死与性?性与爱?坦率与真诚?一时竟很难回答。在他的小说里没有刻意的渲染爱情故事,而是通过无新意的安排与悲欢离合,将读者深深打动,也许描写的某个场景某个事物正是我们身边所发生的。他的小说不同于传统小说,传统小说总要概括出人生的痛苦、悲伤、迷茫,而在他的小说里没有刻意的渲染,用他的话说:“存在的不存在感,及不存在的存在的质感”。同时,他宣扬了一种性爱分离的爱情。高度发达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使人们享受着异常丰富,变换迅疾的现代都市生活,也使人们的爱情有了更加丰富细腻的内心需要和更加多变的内心体验。村上春树深切体会到了这一点,制造了属于当代的爱情故事。渡边与直子,直子与木月的爱情与性爱,作者有意淡化爱情凸显性爱。直子爱木月,但是二人之间存在着不能克服的生理和心理的障碍。直子不爱渡边,却对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