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当代低碳型景观设计 中国传统园林作为古典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传统造园艺术历经数千年的进展,它始于商周,进展于隋唐时期,全盛于宋、元时期,成熟于明、清时期,它博大精深,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水平而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被称为世界景观艺术设计中最丰富的遗产之一。随着时代的进展、高新技术的不断进步,气候变化、全球气温升高问题日益严峻,人类开始实行各种应对措施。2024 年,英国政府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随后 2024 年,哥本哈根会议将“低碳”这一概念进行深化,这样“低碳”成为了新时代背景下解决全球危机的新的对策。在“低碳”的号召下,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土壤中孕育出来的传统造园理念和建设当代低碳型景观设计技术相结合,是进展绿色生态和低碳型景观的新思路,也逐渐成为建设城市景观绿色可持续生态设计的重要进展趋势。 一、低碳型景观的产生背景及其释义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社会大背景下,工业革命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进展的同时,也给人类原有的自然环境带来了不可磨灭的灾难性后果,如全球气候的变暖、能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等危机。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理念、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景观等一系列新概念也应运而生,为解决全球危机带来了一线希望。“景观设计”一词,于 1858 年由美国景观设计之父奥姆斯特德首次提出,它是关于土地的分析、规划布局、设计、改造、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景观设计的宗旨是通过对周边环境的整体考虑和设计,以制造出舒适的、和谐的环境,达到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和谐共生。低碳型景观设计在景观设计的基础上结合了低碳理念,是指在景观规划设计、景观材料与设备生产、施工建造和景观维护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提高能效。 二、传统造园理念中的低碳元素 1.因地制宜、师法自然传统造园理念中的低碳元素首先体现在园林选址和布局充分考虑周边的自然环境和整体的效果上,最大限度地利用地形特征,既相互贯穿,又融为一体,各具特色。中国的传统园林根据南北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差异,因地制宜,形成了风格各异的园林景观特色,有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的江南类型,有风格粗犷、气概磅礴的北方类型,还具有典型热带风格的岭南类型。例如,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的苏州拙政园(图1),主要由东、中、西三部分组成,东疏西密,绿水环绕。据《归田 I 记载:“地可池则池之,取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