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施工软地基处理方式 社会的进步使得农业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水利工程又是农业稳步进展的有效保障,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全国各地涌现出一股水利工程建设热潮,而水利工程的建设区域靠近河湖、海滩、沼泽,其土质多为软性,软土地基处理问题成为水利施工的头等难题。 1 软土地基的特点 1.1 孔隙比高。同一环境下,软土孑 L 隙比一般要比重塑土孔隙比高 2o%N40%,软土的这一特性是因为在土质缓慢沉积过程中,土质中的颗粒接触点形成了胶结而缺乏跟重塑土类似的压密步骤。 1.2 压缩性高。软土压缩曲线很有特色,其初始段平缓,当压力超过某一应力时出现陡降段,压力过后又出现另一个陡降段,这样在经过过了一段压力区间后,软土土样的压缩曲线斜率就呈现出突变到渐变的特性。 1.3 透水性低。软土抗剪强度多在 20kPa 以下,透水性能弱,竖向渗透系数在 l0—8—6em/s 之间,不利地基排水,地基中的孔隙水压力较高,影响了地基的沉降,使得建筑物沉降时问也延长。 1.4 灵敏度高。软土的高灵敏度体现在触变性上,振动原状软土,破坏了软土结构的连接,会使软土的强度降低甚至把软土变成稀释状,这样易导致沉降、侧向滑动、基底面侧向挤出。 2 处理技术 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可分为稳定处理和沉降处理,稳定处理原理是阻止强度降低、控制剪切变形、增加抗滑阻力、促进强度增长,沉降处理原理是减小总沉降量、加速固结沉降。常见的方法有: 2.1 桩基法。当淤土层较厚难以进行大面积深处理时,可以采纳桩基法,早期的桩基法包括木桩、砂石桩、水泥土搅拌桩等,随着建筑行业技术的进步,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成为近几年普遍采纳的方法,其桩基原理是通过人工或机械成孔,在软土地基中灌人混凝土,混凝土的放热与离子交换作用能够改善桩基周围软土的力学性质,形成复合型的混凝土桩地基,这样能够减少地基沉降提高地基承载,混凝土承载力较强,施工速度快,投资成本不高且可以保证工程质量,钢筋混凝土预制桩能够抵抗水闸水压产生的水平荷载,具有水平稳定作用,因此在水利施工中使用较普遍。 2.2 换土垫层法。软土层厚度较簿宜采纳换土垫层法,即用灰土粗砂、砂壤土、水泥土换填技术对软土层进行地基处理,实施换土垫层法时,要对换填的土层同进行压实处理,以形成地基改造后的良好持力,改变原有软土层的承载力性质,提高稳定和抗变形能力,换土垫层法的操作原理是,先将基础底面一定范围的软土及不良土挖去,用强度较高、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