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性与时代感的融合 一、引领二胡音乐创作的新道路 自刘天华创作第一首二胡独奏曲《病中吟》以来,二胡艺术经历了近百年不断探究与制造的曲折过程。20世纪初,刘天华将二胡这种民间乐器推上了专业独奏的舞台,他吸收运用了西洋古典音乐的因素,巧妙地把我国民族音乐结构同西洋音乐曲式结构糅合在一起,并借鉴小提琴以及琵琶、古琴等乐器的演奏特点,对二胡演奏技术进行了制造性的改良,创作了十首经典的二胡作品,丰富了二胡的表现力,为二胡创作以及二胡演奏技术的进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民间音乐家阿炳以其传世之作《二泉映月》为代表的三首二胡曲闻名于众,他的作品有着深远的意境表现和深厚的中国传统音乐底蕴,留给后人宝贵的音乐财宝。至20世纪下半叶,许多优秀的专业作曲家参加二胡音乐创作,推动了二胡艺术事业的创新与进展。著名作曲家刘文金创作的二胡曲《豫北叙事曲》《三门峡畅想曲》《长城随想》,成为20世纪专业作曲家创作的二胡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他以其深厚的传统音乐基础、专业的作曲技法,以及创新性的音乐思维将二胡这件旋律乐器的表现力很好地演绎出来,为二胡艺术事业进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然而在大多数二胡作品中,仍然以中国传统二胡音乐的创作手法为主,曲调优美,结构规整,民族风味浓郁,但是也存在着旋律进展手法相对简单,调式调性以及曲式结构相对单一的特点。自20世纪80年代,二胡创作进展进入了新的探究时期。二胡音乐的创作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有采纳探究性的技法特点进行创作的“新潮作品”,也有根据西方小提琴音乐作品进行移植改编的二胡作品,以及根据通俗音乐歌曲改编创作的新民乐作品,等等。其中不乏优秀的二胡作品,但真正能够广为流传的作品却为数不多。王建民1988年创作的《第一二胡狂想曲》可谓脱颖而出,引起了二胡界强烈的反响。之后陆续推出的三首二胡狂想曲也受到了二胡演奏者的普遍欢迎,对二胡创作进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王建民以其独特的创作思维,借鉴西方狂想曲的创作体裁,选用中国地方风味的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巧妙地融合于乐曲,并在调式调性、节奏节拍,以及演奏技法上做出了大胆的创新,突破传统二胡音乐的创作模式,给人以焕然一新的感觉。王建民在二胡音乐创作的过程中,以雅俗共赏为创作理念,以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为立足点,在思想观念、音乐认识上进行了更新与探究,无论是在创作技法、曲式结构、旋律进展、调式调性上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既保持了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