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复习题知识点大全(管理类)名词解释1 心理学:是讨论人类心理现象规律的科学,它又分为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2 社会学:是讨论社会关系的科学。社会关系又可分为动态的和静态的两种。动态指社会中人们的互动、静态得指社会现象的关系模式。3 模型:就是对某种现实事物的抽象,是对现实事物的简化表示。4 量表:是用于每一被观察单位的测量系统。5 观察法:观察者通过感官直接观察他人行为,并把观察结果按时间顺序作系统记录的讨论方法。6 调查法:是运用各种调查方法了解被调查者对某一事物(包括人)的想法、感情和满意度。7 实验法:讨论者有目的地在严格控制的环境中或创设一定条件诱发被讨论者产生某种行为特征,从而进行针对性讨论的方法。8 个案讨论法: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连续进行调查,从而讨论其行为进展变化的全过程。9 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是常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10 特质性:就是从人的心理特性来讨论人的个性。11 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12 能力:是个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13 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14 知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整个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15 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了解自己。16 社会知觉:是指知觉过程受社会因素制约。17 知觉防备:是指人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思想方法倾向,这种倾向使人比较容易注意观察能满足需要的那些事物,而对那些与满足需要无关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18 晕轮效应:是指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19 定型效应:是指人们对某类社会对象形成了固定的印象,并对以后有关该类对象的知觉发生强烈的影响。20 首因效应:是指对象首先给人留下的印象,往往“先入为主”,对后来对该对象的印象趁着强烈的影响。21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22 态度:是指个体对人对事所持有的种具有持久而又一致的心理和行为倾向。23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所连续地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的进展道路。1. 职业生涯设计就是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进展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24 激励: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