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台角色冲突管理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香港电台的诞生、政府公营媒体的属性以及长期以来与政府“唱对台戏”的行为,阐述了香港电台由于自身定位与政府期望角色的偏差而产生的冲突,并从传媒法律规范以及香港媒体的传播哲学、政府与港台的关系等角度对香港电台的角色冲突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香港电台;公营机构;角色冲突 Abstract:thethesishasintroducedthefoundationofradiotelevisionHongKong,thepropertyofgovernmentpublic-operatedmediaandthebehaviorsofagainstgovernmentactivitiestodescribetheconflictionofRadioTelevisionHongKongmadebythedeviationofownorientationandgovernmentexpectedrole.ThethesisanalyzedtheroleconflictionofRadioTelevisionHongKongfromaspectsofthecommunicationphilosophyofHongKongMedia,CommunicationRegulationandtherelationsbetweengovernmentandRadioTelevisionHongKong Keywords:RadioTelevisionHongKong,Public-operatedOrganization,RoleConfliction 奥特斯丘尔(Altschull)在他所谓的“新闻事业七定律”中指出:“在所有的制度下,新闻传媒都是政治和经济权力实施者的代言人,故此报纸、杂志和播放频道虽则都可以独立行事,但都并非独立行事”。这句话对于香港电台似乎并不适用。她的真实身份是香港特区政府的公营机构,然而并没有成为政府的“代言人”,反而在处理新闻事件时,处处以公众利益为优先考虑,甚至不惜发表言论“顶撞”政府,这就导致了它的角色产生冲突。 一、香港电台概况 香港电台的前身是香港市民于 1923 年自发成立的香港无线电广播社;1928 年政府拨款资助其以“ZBW”呼号正式启播。不久香港广播委员会成立,宣布电台由政府接管。至今,她仍属于政府辖下的非营利性独立组织。1948 年 8 月,电台取消“ZBW”和“ZEK”的呼号,正式命名为“香港广播电台”。1970 年,港台成立 公 共 事 务 电 视 部 。 因 此 , 电 台 于 1976 年 易 名 为 “ 香 港 电台”(RadioTelevisionHongKong,简称 RTHK)。近年来又被称为香港公营广播机构,下设行政部、电台部、电视部、教育电视部和制作事务部。节目频道共 7 个,以粤语、普通话、英语提供广播节目,而制作的电视节目则通过协议由亚视和无线两家商营电视台播放。 RTHK 是全港唯一的公营广播机构,根据 1980 年港英政府拟订的政策,她必须在时事、艺术、文化、教育和娱乐方面提供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