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捷克改良及进展前景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民族音乐对外沟通日益频繁,随着我国民族音乐的进展,各民族乐器也在不断地进展和改善。但是,我们要清楚地认识,无论哪个民族或地区的乐器,它绝不是某一个个体或某一个时代独创的,而是在千百年以来的历史进程中灵活接受来自于不同方向、不同民族、不同地区文化的影响下逐渐演变而形成的。民族乐器的进展让我国民族音乐文化更加灿烂辉煌。 关键词:艾捷克的改良;特征;进展 维吾尔民众将其民间所流传的乐器统称为“萨孜”。在维吾尔族居住的南部新疆、东部新疆及北部新疆的伊犁等地流传着众多的传统民族乐器,这是长期的历史积淀所给予的。相关讨论表明,鼎盛于我国汉唐时期的“西域乐舞”就沿用着拨弦乐器琵琶(包括五弦琵琶和曲颈琵琶)、箜篌等,吹管类乐器横笛、竖笛、巴拉满、苏乃依等,打击类乐器羯鼓、腰鼓、大鼓、手鼓、拍板、铃铛、铁环、碰铃等多种乐器。在公元 9 世纪维吾尔族祖先———回鹘西迁后,“回鹘———西域”新型文化的形成过程中,有的乐器逐渐被摒弃,有的被继续保留,而有的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交融中无论在形制还是名称上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同时又引进或产生了一些新的乐器。维吾尔族民间乐器可以分为气鸣乐器、弦鸣乐器、膜鸣乐器和体鸣乐器等四大分类,其中弦鸣乐器还可分为弓弦乐器和弹拨乐器、膜鸣乐器可分为手击乐器和槌击乐器。近现代维吾尔族民间流传的乐器有:弦鸣类弓弦乐器:萨它尔、艾捷克、胡西它尔;弦鸣类拨弦乐器:弹布尔、都它尔、热瓦甫(含喀什热瓦甫、伊犁热瓦甫、低音热瓦甫)、卡龙;弦鸣类击弦乐器:锵(扬琴);气鸣类吹管乐器:乃依、巴拉满、苏乃依;膜鸣类打击乐器:达普、纳格拉;体鸣类打击乐器:萨帕依、它石、库修克等等。 一、艾捷克简述 艾捷克最早起源于伊朗。公元 14 世纪前后传入中亚,流传在撒马尔罕、布哈拉等地。以后传入喀什一带,增加了一些共鸣弦,形成了有主奏弦和共鸣弦的原先艾捷克。艾捷克又名“哈尔扎克”,清代《律吕正义后编》将它列入“回部乐”。[1]近代以后,艾捷克又逐步进行了改良,摒弃了共鸣弦,主奏弦由一根增加到四根,但刀郎艾捷克,基本保持了清代的形制。当代维吾尔艾捷克包括民间艾捷克可分为刀郎艾捷克、哈密艾捷克、塔吉克艾捷克与改良艾捷克(也成为新型艾捷克)等四种。刀郎艾捷克主要流行于新疆喀什地区的麦盖提县、莎车县、巴楚县、阿克苏地区的阿瓦提县等所谓的刀郎地区,为《刀郎木卡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