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两大核心创值指标对微观基础的影响 增长微观基础在于创值能力,单纯考虑净资产收益率等盈利指标无法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经营绩效,净资产收益率与资本成本二者的相对变化隐含的绩效信息更为客观和真实。这一部分将坚持这一思想,在更为严密的 EVA 系列指标中,直接从企业财务数据出发,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进行深化的探讨。具体地,我们力图回答这样的:企业是否在为经济系统制造价值?是哪些企业在制造价值?这些问题对于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极其重要,但单纯的宏观显然是无法作答的。 针对这些问题,下面我们主要基于两个企业样本数据,围绕EVA 回报率和 EVA 回报率两个核心创值指标从微观层面加以论证。两 个 企 业 样 本 数 据 和 指 标 定 义 如 下 : 采 纳 经 济 增 加 值(EconomicValueAdded,EVA)系列指标的优点是它明确地考虑了资本成本,特别是其中的股权资本成本,避开了净资产收益率等传统盈利指标内在的不足。可以说,EVA 较好地植入了经济利润概念,综合了前文强调的资本收益率和资本成本相对变化的绩效评价思想。EVA 的基本理念在于企业价值制造:当企业的税后净营业利润超过资本成本时,EVA 为正,表明企业的经营收入在扣除所有成本和费用后仍然有剩余,这就意味着股东净价值增加,企业的价值上升。反之,假如 EVA 为负,说明企业经营所得不足以弥补包括股本资本成本在内的全部成本和费用,从而使股东净价值减少。根据定义,EVA 回报率是从股东角度衡量企业的价值制造能力,而社会 EVA(社会 EVA 回报率)则是从全社会角度衡量企业的价值制造能力。 我们选用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作为主要考察对象的原因在于,只有这两类企业的财务数据容易获得,另外,由于上市公司中有 80%以上属于国有或国有控股,与非上市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有很好的可比性。再次,上市公司和非上市的非国有制类型企业的绩效相近,所以,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的对比基本上反映了我国整个企业的状况。(注:2024 年中期的总量数据大致反映了各类企业的相对绩效水平:按(税前)净资产收益率排序,从高至低依次为集体企业(6.89%)、股份合作制企业(6.1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5.98%)、股份制企业(4.32%)和非上市国有企业(1.39%)。国有企业业绩最差,而且只有它低于全部企业的平均值(4.10%))以下是基于这两个企业样本的主要讨论结果。 第一,从基本趋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