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金融开放与中国城市的国际化进程

金融开放与中国城市的国际化进程_第1页
1/9
金融开放与中国城市的国际化进程_第2页
2/9
金融开放与中国城市的国际化进程_第3页
3/9
金融开放与中国城市的国际化进程:外资金融机构的区位讨论汪明峰1 引言改革开放二十余年,外资企业在中国迅速进展,外资金融机构也随之纷纷进入。这些外资金融机构,为我国引进了大量的资金及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和进展,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大量的关于利用外资的讨论主要集中于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资企业的区位讨论也集中于制造业企业,而较少对外资金融机构进行讨论。一些文献(赵京霞、俞雄飞,1996;牟益斌,1999;朱国庆,1999;廖笑非,2000)在论述引进外资银行的策略时,都简要提及了外资金融机构的地域分布问题,但未深化探讨。来自地理学的讨论(李静、丁四保,2000)在探讨我国银行机构的国际化分布问题时,分析了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分布现状和条件。此外,较多的城市讨论论文(庞效民,1996;周一星,2000)则将一个城市所拥有的外资金融机构数作为一项评价国际城市的指标。基于已有的讨论和资料,本文试图对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各城市的区位选择及进展趋势作一初步讨论 1。2 中国的金融开放历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开始起步,外资金融机构陆续进入中国市场。伴随着开放领域和地域的逐步扩大,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展至今已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戴相龙,1998;刘狄,1998;国务院进展讨论中心,2000)。第一阶段(1979~1990 年):1979 年 12 月,日本进出口银行率先在北京设立代表处2,拉开了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序幕。1981 年 7 月,开始批准外国金融机构在经济特区设立营业性分支机构。次年初,南洋商业银行率先在深圳设立了我国建国以后的第一家外资银行分行。随后,各国金融机构纷至沓来。到 1990 年底,在深圳、厦门、珠海、汕头、海口经济特区的外资营业性金融机构已达 32 家。这一时期,我国引进外资银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配合经济特区引进外资的需要。因此,这一阶段在特区设行的主要是香港的银行及少数传统上经营对华业务的欧美与日本银行。第二阶段(1990~1993 年):1990 年 8 月,为配合中央关于开发浦东的决策,经国务院批准,上海成为中国除经济特区以外率先获准引进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的沿海开放城市。解放前遗留下来的 4 家外资银行也获准重新登记,并扩大了营业范围。1991 年春,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决策公布之后,经国务院批准,允许外资金融机构在大连、天...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金融开放与中国城市的国际化进程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