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教育本土化的启示 [摘要]国内高校创业教育在“双创”战略及系列政策推动下快速进展,步入到内涵提升的关键阶段。本文选取亚洲高校创业教育本土化探究成效显著的地区作为讨论对象,采纳对比、归纳的方法全面、深化聚焦讨论对象的独特做法,并针对现阶段国内高校创业教育实践中的新状况,重点从创业教育与专业的内容融合,平台的定位、设计、运行,协同育人机制合力提升等角度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本土化 中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本土化探究始于 1998 年清华大学举办的首届创业大赛,距今已 20 多年。有学者把这期间高校的创业教育分为启蒙期、政策期、创新创业教育内涵认识回归期、创新创业型人才培育的“4.0 育才期”四个阶段[1]。《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政策出台后,高校围绕创业教育进行了诸多实践,在这一过程中部分问题凸显出来,如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与专业缺乏深度融合,创业教育平台尚不能与学生需求准确对接,不能有效发挥功能,政府、高校、产业、社会的多元协作育人机制虽已形成,但不能合力高效运转等。《全球创业观察2024/2024 报告》统计表明,中国高校创业教育水平低于全球创业观察(GEM)统计的亚太地区的平均水平[2]。现阶段国内高校创业教育已经进入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冷静反思,如何立足“双创”背景突破自身局限,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创业教育的内涵式进展道路,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保障。 亚洲高校创业教育本土化演绎 1.课程体系建设的特点。(1)韩国课程体系强调课程内容的系统性韩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深受美国影响,创业教育课程重点围绕创业过程来安排,主要包括战略与商业机会、创业者、资源与商业计划、创业企业融资和快速成长五部分,涵盖了科目众多的本科课程和讨论生课程[3]。(2)新加坡高校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及国际化视野的培育学校开设的专业、科目均以实践为导向,许多课程直接在厂房车间讲授。例如南洋理工学院所采纳的“教学工厂”模式。注重课程国际化是新加坡创业教育的另一个特色,为适应国际化进展要求,打造具有新加坡本土特色的课程体系,新加坡政府邀请欧美知名学者、专家等组成的国际专家小组对新加坡进行了大范围考察,依国际化要求进行课程调整与改革,采纳弹性学分制,优化课程模块设置,捕捉课程教学重点,改进课程教学思路,提升课程探究潜力,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