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参加地域文化建设路径讨论 摘要:高校是文化传承、文化传播与创新的重要阵地,是促进青年一代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阵地,也是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依托的人文湾区建设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在地域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以佛山市为例,探究讨论高校参加地域文化建设的路径,提升人文湾区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人文湾区;高校;地域文化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进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正式出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纲要》提出建设“共建人文湾区”、“塑造湾区人文精神”,在整体上增强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软实力。人文湾区是指在大湾区建设进展过程中立足文化自信、把握岭南文化、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等本土文化共性,注重文化沟通与沟通、坚持文化认同与传承,塑造湾区核心人文精神,促进人心互通与人心凝聚,进而形成一个既具共同文化特质与内涵又实现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和谐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在地理位置上相邻相近、文化渊源一脉相承、人文精神与风俗习惯具有同一性,有着深刻的人文价值链。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文湾区必须建立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本地区特色地域文化的传承与进展基础之上,必须建立在青年一代传统文化认同、文化自信与人心凝聚的重要基础上。高校是文化传承、文化传播与创新的重要阵地,是促进青年一代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阵地。[1]作为人文湾区建设重要载体的高校,承担为人文湾区赋能的重任。博大精深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是高校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源泉与载体,而传统文化中最能引起青年一代共鸣与认同的,莫过于各地各富特色的地域文化。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在地域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以佛山市为例,探究讨论高校参加地域文化建设的路径。 一、高校在地域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高校引领地域文化进展。高等学校不仅是先进科学知识与生产力进展的阵地,而且也是弘扬和引领社会文化的重要基地。欧洲中世纪大学引领宗教神学向科学化、理性化进展;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大学引领了解放人性的文艺复兴运动;19 世纪美国哲学进展几乎是由哈佛大学统领;中国新文化运动中北京大学发挥的作用以及对历史的影响同样是举足轻重。中外历史进展表明,高校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地位无可替代,是文化进展的引领者和推动者。而特色鲜亮的地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宝,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