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要素与体系讨论 摘要:在阐述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内涵以及分析国内外实验室安全教育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实验室安全教育的特点,提出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的设计理念与实施方法,从教育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手段、师资力量、效果评价、管理保障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并重点对构建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安全教育;教育体系;课程体系;教学方式 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实验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缺乏有效的安全防护技能、应对紧急事件缺乏经验等造成的[1]。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发生,亟须提高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水平,增加实验人员的安全知识,提高其安全防护技能、提升其安全素养和安全责任意识。面对我国实验室安全教育基础较为薄弱的情况,例如缺少成体系的课程设置以及有效的教学手段、安全教育教学效果不显著、教育评价和管理不到位等[2],亟待多方面综合考虑,建立起全面的相互促进的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 1 实验室安全内涵及安全教育的要素 安全从最开始的应对危险环境的经验之举到现在进展成为一门科学。安全科学创始人之一张潜提出安全的科学概念是:安全是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及其保障条件。安全人体、安全设备和安全社会构成了安全 3 因素,加上安全的整体性因素——安全系统,构成安全的 4 因素。虽然讨论者不断对安全要素进行修正,但其构成基础都是基于人、物以及人与物的关系这几个基本要素[3]。安全科学的讨论对象是事故,讨论目的是预防事故和控制事故发生后的损失[4]。实验室安全也是一门科学,它重点讨论在实验室环境下,人、机、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和保障师生员工的实验安全技术,以及讨论教学科研中实验风险所导致的事故和灾害的发生、进展规律和防止实验室意外事故发生所需的科学知识与技术方法[5]。高校实验室药品种类多、设备复杂、参加人员范围广、层次不同且流动性大,人员安全意识不足、安全防护重视不够,容易发生安全事故[6-7]。避开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可以从事故的成因入手。任何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人和物 2 方面原因引起的[8]。博德认为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有: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态度原因、管理原因[9]。根据高校的特征,可以充分发挥教育功能,通过教育对人产生直接影响,从最根本的人的要素出发,使师生员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并在此思想的影响下指导安全学习和安全行为。实验室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