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成本核算绩效管理思考 一、理论概述 绩效是指“成绩和功效”,绩效管理是在度量活动的同时确定其成本并进行评价,将实际成本与计划水平进行对比,作出效率评价。高校教育成本是指在培育一个学生的过程中高校所耗费的一切费用。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不是一种完全、严格的成本核算,它是以加强高校内部管理,反映财务投入成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主要目标的财务活动。由于高校不以营利为目的,面临的竞争压力不大,容易导致其工作效率低下、运行成本过高、资金利用效果不佳。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绩效评价即在非营利组织中进行成本核算绩效评价,运用科学的标准、方法和程序,根据教育支出实施效果、成本效益比较、管理效率、服务社会程度、公众满意度等方面的推断,对高等教育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评议和估价。构建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绩效评价体系,可以促进高校推行精益化管理,也利于优化高校内部院系、部门及教职工绩效考核,有利于高校增强可持续进展的能力。 二、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绩效管理的现状 (一)教育成本核算绩评价氛围不浓 我国高校财政拨款一直采纳生均定额拨款加专项补贴的方式,但教育投入并不等于教育成本。虽然近年来各级财政对高校的投入逐年扩大,但与社会、经济进展速度相比,教育资金依旧是短缺的。另外,长期以来由于高校财务管理、内外部审计监督的重点仅停留在资金核算、资金使用用途有无发生改变、有无违法违纪的现象上,对教育资源使用的成本效益和使用效率则关注很少。高校内部在资金分配、经费使用过程中也一直存在“重安排、轻监督;重争取、轻管理;重使用、轻绩效”等一系列问题,再加上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本身具有一定难度,所以高校内部对教育成本核算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普遍认识不足,甚至有抵触、排斥情绪,职工“问效”和“问责”意识淡薄。 (二)缺乏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绩效评价工作的核心,在我国还属于新生事物。虽然我国一些高校已尝试性地建立并运用了一些绩效评价制度和指标,但评价范围多局限于专项资金,而且没有客观的绩效标准,存在绩效评价制度不够成熟、指标体系定位及设计思路不尽科学合理等问题,无法客观地对被评价事项作出正确评估。 (三)绩效评价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没有设立专门的教育成本核算绩效管理机构,绩效评价队伍参差不齐,对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指标了解不足,绩效评价意识也比较淡薄,从而影响了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绩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