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老师师德失范行为纠偏机制讨论 摘要:高等教育的人才培育质量不仅取决于高校老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更取决于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师德师风。由于本体、客体及环境的多重因素,导致部分高校老师出现师德失范行为。通过划定底线、亮出红线、规划路线,以完善监督评价体系、构建长效体制机制、全过程育人为目标,从而优化进展环境,形成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标本兼治,构建科学有效的师德失范行为纠偏机制。 关键词:高校老师;师德师风;失范;纠偏机制 高校老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尤为重要,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首位要素。然而,在现实中一些老师存在师德失范行为,这就需要高校加大构建师德失范行为纠偏机制的力度。 一、师德师风是高校老师立德树人的首位要素 1.老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养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核心前提。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自然也是每一位高校老师的神圣使命与职责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因此,在培育学生成人成才的过程中,老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尤为关键。当前,要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核心前提就是要提高老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一是要着力提升老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确保高校老师能够积极拥护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拥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二是要着力提升老师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平,要让高校老师认识到老师职业的神圣性,以帮助他们坚守道德底线,杜绝学术不端、学术失信、言行失范等问题的出现。三是要着力提升老师队伍的职业理想教育和大局意识,引导高校老师将个人进展、教学科研工作与学校事业进展、人才培育和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在一起,多措并举提升老师队伍的主观能动性。2.新时代高校人才培育对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之本,立德树人,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本质要求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进展。[1]对于高校老师而言:一是要牢牢把握新时代高校人才培育的准确方向,把师德师风建设与理想信念教育结合好、落实好。师德师风建设应与理想信念教育有机结合,共同推动高校“大思政”工作格局的完善与创新;强化高校老师立德树人的意识,以老师本我的“人才培育”带动形成“三全育人”的人才培育格局。二是要牢牢把握新时代高校人才培育的目标要求,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