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服装设计创新人才讨论 摘要:服装设计是我国高等教育中一门新兴的专业,服装设计专业同时也是高校中比较受人欢迎和喜爱的一门专业。随时代的进展,时装设计专业教育教学不断日臻完善,服装设计也日益繁荣,并且在艺术领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服装领域获得了喜人的长足进展。为了适应当代社会进展要求,服装设计专业需要培育出走在时代前沿的创新型人才,以确保服装在具有造型美观性和人体工程学合理性的基础上,具有更多的后时代创新性[1]。 关键词: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育策略 1 引言 时代的进步带动了各行各业的繁荣,在艺术领域中占据了举足轻重地位的服装设计行业也是如此。对于服装行业来说,由高校培育出具有创新素养的服装设计专业人才是非常有必要的,具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我国高校在服装设计人才的培育上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模仿、轻创新”以及“未与市场接轨”等诸多不良情况,对此,需要实行更加先进的培育策略,以确保高校可以培育出创新性的服装设计人才。本文以高校服装设计专业为讨论对象,试探讨在服装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对创新型人才的培育[2]。 2 人才培育现状 就服装设计的培育模式而言,我国大部分高校都不够现代化,所选用的教育培育模式依旧比较落后,其所导致的结果便是“重理论、轻实践”、“重模仿、轻创新”、“未与市场接轨”,等等[3]。2.1 重理论、轻实践。虽然我国高校设立了服装设计专业,但是相较于服装设计行业的进展时间来说依旧相对短暂,起步较晚,大多数的服装设计人员在服装设计上更加注重“有用性”而非“美观性”,他们所设计出来的服装缺少装饰性与艺术性,其所继承的理论多于制作工艺有关,与艺术性有关的理论虽然有所涉猎,但是却没有被充分应用到设计实践中去。再加上应试教育体制多年来造成的影响,服装设计人员的想象力和制造力被压抑住,使得服装设计人员通常具备有丰富的理论,却不具备应有的动手实践能力[4]。2.2 重模仿、轻创新。在我国,缺乏创新是服装设计行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服装设计人员通常是基于已有的作品进行借鉴,更有甚者直接模仿,而没有结合本国国情或相应的民族文化,最终设计出来的衣服显得非常没有档次,不过是没有灵魂的复制品。当然,并不是说服装设计的整个过程都要原创,在起步阶段可以适当参考或轻微模仿已有的作品,但是一味的模仿就会使服装设计人才缺少创新素养,而高校当前在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