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留学生安全管理方式讨论 加强留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进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意义重大。高校留学生安全管理需要注意文化差异带来的管理创新,加强跨文化沟通,减少文化差异导致的管理冲突,将安全管理纳入校园危机管理的应急体系,并多元利用社区资源进行综合管理等。 (一)充分了解文化差异 因为文化习俗被误解而导致的冲突或者争端并不少见。在留学生安全管理中,务必要充分了解文化差异,并制订相应管理对策。文化是指一群人通过个人或群体世代努力所获得的一切的沉积物,包括知识、经验、信仰、价值观、行动、态度、意义、等级制度、宗 教 、 时 间 概 念 、 角 色 、 空 间 关 系 、 宇 宙 观 、 制 造 物 等(Samovar,etal.,2024)。文化是一种群体特征,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文化互有差异。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形式有:教育环境的差异、文化传统的差异、社会关系的差异、社会礼仪和时间观念的差异、对婚姻态度的差异等。在教育环境上,中国和亚洲地区国家倾向于说教,教导学生正确价值观等,而西方国家则倾向于管理,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文化传统上,中国社会提倡团结互助,而西方社会提倡自我中心和个人主义;社会关系上,中国人尊卑分明、长幼有序,而西方社会更注重人人平等;社会风俗上,中国社会礼仪含蓄且复杂、时间观念灵活,西方社会礼节相对简单、时间观念极强;在对待婚姻的态度上,中国人比西方人要显得谨慎和严肃许多。在管理上,需要充分尊重留学生的文化习性、宗教信仰等。任何突如其来的意识形态的强加与干涉,都会引发争吵和冲突。如对于男女交往中观念与行为差异而导致的偏见、纠纷,让留学生与学校宿管人员发生冲突,甚至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若能充分了解文化差异,很多问题可以得到有效防范。 (二)促进跨文化沟通与管理 文化冲突是文化多元化进展的必定结果。任何事物的进展都是辩证的,都具有两面性,文化冲突也不例外,它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效应。当来华留学生在中国接受中国文化教育时,原有的“共同的心理程序”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作用,尤其在与中国人的人际交往中感觉无所适从。中国人社会交往的普遍特点是注重关系,乡土风情浓郁,且受地域、文化和人文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存在“耿直”“豪爽”“圆滑”“趋炎附势”及“热心肠”等不同表象,充分体现出其特有的亲近性和人情味,上述现象往往会使留学生感到不解和不适。此外,有的留学生对我国的国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