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讨论型实验室安全管理策略分析 一、开放创新背景下高校讨论型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仪器和设备操作不当,疏于监控。我国各大高校的讨论型实验室都会配备许多精密的大型仪器和设备,在安装时就已经和电脑联机,同时还有部分仪器和设备配有高压气瓶或者其他的精密配件[1]。当在实验过程中运用到这类仪器和设备时,就会涉及到气路、电路和水路的使用安全问题,以及精密配件的安装、调试和应用的安全问题。这就要求实验室专职的管理工作人员要重视对大型仪器和设备的安全管理及使用,并且能够为使用人员提供正确的上机培训以及相应的技术支持,避开因使用人员操作不当而导致的仪器和设备受损或毁坏,甚至是发生其他的重大安全责任事故[2]。同时,又因管理工作人员在平常工作中对实验室内大型精密仪器和设备存在疏于监控的问题,导致不能及时发现实验室的安全隐患,不能做到“早发现,早处理”,这对安全责任事故的预防及调查造成一定的阻碍。(二)实验物品的管理及废弃物的处理。在开放创新环境下,实验室的讨论领域不断扩大,讨论学科逐渐增多,而许多的讨论人员都是临时组合在一起的,其将各种类型的实验材料或化学物品带进实验室中来进行不同课题或项目的讨论实验[3]。加大了实验室在安全管理上的难度,究其根源有两点:其一,是实验讨论人员与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分配比例不均,过多的实验讨论人员使管理人员的监管工作难度加大,并且实验讨论人员的组成相对复杂以及讨论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也参差不齐,这些都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不稳定因素;其二,是各个独立的讨论团队在准备实验时,往往会重复购买实验材料或化学物品,尤其是当对常规药品和化学品不能进行分散、分类存放,讨论人员在实验结束后不能对实验废弃物进行明确标志以及不能及时地清理实验物品时,大大地增加了实验室对废弃物的分类处理难度[4]。(三)人员组成复杂、流动性大且缺乏安全意识。高校讨论型实验室的开放使得大量的本校师生、外来访问学者、科研所专家、项目讨论的临时聘用人员以及实验室的管理人员都可以自由出入,或是参观学习,或是课题讨论,因此导致实验室的人员结构变得复杂化,并且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没有明确具体的责任划分[5]。另外,因为不同层次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存在差异,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不重视,这也会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针对学生来讲,实验过程中粗心大意,存在侥幸心理违规操作,极容易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