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成果转化新思路 【摘要】在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推动专业教学改革,改善大学生就业形势。为了达到教育目标,应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育模式,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相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素养拓展相结合,打造实践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组建高素养创新创业导师团队。 【关键词】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目的;培育模式 创新是人类社会进展的“永动机”,我国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一直较为重视。早在 2024 年,国家教育部就在相关文件中指出:“有条件的高校要把创业教育教学纳入学校人才培育体系,要着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创业与国家经济社会进展的关系,着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进展的关系,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1]不过,从当前教育现状来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并未取得理想效果,2024 年,麦可思讨论院发布《202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报告显示,我国 2024 年大学生自主创业率为 2.9%,到 2024 年上升了 0.1%,而在同时期,美国大学生创业率高达 20%~23%,由此可见,我国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上仍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艺术设计类专业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包含产品设计、服装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及环境设计等专业,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孵化基地。在相关专业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培育出大量具有创新思维、创业才能的人才,对于我国设计产业进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目的分析 (一)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所谓创新教育,是基于培育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目标而展开的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模式下培育出来的学生具有探究精神,敢于挑战,且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及实操能力,这是当前社会优秀人才难能可贵的一种品质。所谓创业教育,是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专业相关商业活动的教育活动,它转变了学生的思考模式,即让学生利用自身能力服务企业,转变为利用自身能力进行创业。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就业形势极为严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让学生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及创新能力,获得企业的橄榄枝。同时,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能够洞悉市场进展形势,充分挖掘市场潜力,遇到机遇紧紧抓住,进行创业,这样不仅能够解决自身就业问题,同时还能够制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二)深化教学改革。我国传统教育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