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曲式分析教学的思考 摘要:曲式分析为高校音乐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学生通过学习该门课程可更好地基于曲式结构这一角度来对音乐作品形成更深化的认识,为其更好地欣赏与表演作品奠定基础。但目前高校音乐专业曲式分析教学由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单一而使得该课程教学效果欠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难以满足新时期音乐教育事业进展需求以及优秀音乐人才的需要。因此,本文就当前高校音乐教学中趋势分析教学现状及其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曲式分析教学;高校音乐教育;现状及建议 曲式分析为我国高校音乐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该课程就学生是否能够较好较快地掌握必要的音乐分析技能以及理解音乐作品极为重要。此外,该课程还是考研必考科目与作曲技术理论基础课程之一。本文首先对当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曲式分析教学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进而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措施,以期为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曲式分析教学效率的提供参考。 一、教学现状简析 (一)教学内容较为单一 我国当前曲式分析教学内容多为我国传统音乐、西方古典时期到 19 世纪的音乐与建国后所创作的音乐,而对现代作曲技法所创作的“新音乐”与经典的流行音乐分析范例较少 1。其传统教科书选编的谱例,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理论阐释同实际作品分析相结合,将各类典型的曲式结构较为详尽地向学生展示,但受篇幅限制,很多优秀范例被删减,使得学生在课堂上难以见多识广。再者,传统教科书选编的谱例中,很少有中小学音乐教材里的内容,作为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常常在实习期间和走向工作岗位后很难适应新时期下音乐教育课程的进展,使得此门课程和教育实习环节、教学实践环节呈现分离、脱节状态。 (二)教学方式相对单一 确保学生掌握基本音乐分析技能是曲式分析教学的教学目的之一,学生在进行大量音乐作品分析后方能熟练掌握相关分析技能,唯有阅读与倾听足够的音乐作品方可有效提高其对音乐作品的认知能力与分析能力。然而当前高校音乐专业曲式分析教学其教学方式通常是由小型至大型曲式结构的学习,从逐句至端部的划分,听力及识谱相结合这种分析方法。此种传统授课方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多学生在学习一两年后仍然难以较准确地对音乐作品进行推断。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授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单一的不良影响、当前我国高校音乐专业曲式分析教学效果欠佳、过于繁重的理论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由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