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农业院校科研管理创新探究 摘要:文章从高等农业院校的科研管理服务对象、科研项目管理内容和科研管理组织所处组织环境三个方面阐述了高等农业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特点。高等农业院校存在科研管理理念陈旧、平台建设不完善、科研激励机制缺乏、科学讨论服务社会能力弱、科研管理队伍薄弱等问题,针对高等农业院校科研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从科研管理创新三个角度提出新时期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科研管理创新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科研管理;创新;高等农业院校 加强高等院校科研管理创新是新时期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效能,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要求[1]。2024 年 9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也强调要着力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增强高效的科技创新进展能力。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前所未有。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创新定位为引领国家进展的第一动力,实现国家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在全国“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的战略部署。高等农业院校科技创新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在农业领域科技创新的主力军[2]。当前,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科技革命风起云涌,中国也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阶段,高等院校的科技创新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肩负起时代进展给予的历史使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和国家十九大以来的重大战略部署,高等农业院校应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科研管理面临新的挑战与使命,新时期,高等农业院校应如何根据自身的科研管理工作特点,创新科研管理思路,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探究。 一、高等农业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特点 (一)高等农业院校科研管理服务的对象是农业科技人员。高等农业院校科研人员是高等农业院校科研主体和管理工作的服务对象,与其他类型的科研人员相比,高等农业院校科研人员呈现总体收入水平不高、人均科研经费偏低的特点。据不完全统计,国家科技项目中用于农业科技的经费比重不超过 10%,从人均科研经费来看,2024 年全国农业高等院校科研人员人均科研经费为 5 万元,而理工类高校科研人员人均经费为 10 万元左右。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农业科研人员的人均科研经费在 1999 年的时候就超过 10 万美元[3]。(二)高等农业院校的科研项目管理内容是农业科研项目。作为以农林为特色的高等院校,涉农林类的科研项目是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