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学前教育师资培育讨论 一、高等院校学前教育师资培育的问题 (一)重理论和技能,轻实践能力 当前幼儿老师的培育主要由高等院校专科、二本和重点本科院校构成。在长期办学过程中三种院校的学前老师职前培育形成各自不同的侧重点:重点本科院校重学前教育理论的学习;二本院校理论学习与专业技能训练兼重;专科院校重专业技能训练。对于实践性很强的幼儿教育而言,不管是专业理论知识还是专业技能都是一种孤立的知识和技能,关键要将这种知识和技能转换为实践操作能力,将幼儿教育的理论与技能在五大领域的教学、环境创设、区域活动、户外体育活动、一日生活活动、游戏活动、节日活动中进行运用。当前培育幼儿老师的高等院校没有充分认识到实践能力的重要地位。首先,人才培育方案中,专业理论课程门类过多且重复,如《中外教育史》《中外学前教育史》《比较学前教育》均涉及世界主要国家教育和学前教育的进展历程和主要特点,知识点重复,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降低,浪费教学时间;其次,专业技能课重视技能训练,忽视学前教育的特别性和实践性。《幼儿音乐》《幼儿美术》《幼儿舞蹈》等课程学时多,但只注重音乐、美术、舞蹈等专业技能训练,未结合幼儿园艺术教育教学和幼儿艺术进展的特点与需要进行技能训练,导致学生所需专业技能与幼儿园艺术教育实践相脱节。 (二)讲授教学为主,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教育基本理论和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育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学生科学儿童观、教育观、老师观、职业观的形成起核心作用,在整个幼儿老师素养形成中起着奠基和导航的作用,是幼儿老师可持续进展和最终形成专家型老师的必要条件。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老师普遍缺乏幼儿园实践经验和能力,课堂教学主要采纳传统的讲授法,老师在讲授过程中较少与学生互动,教学内容由于脱离实践变得僵化,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学本质上是一种沟通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和学习内容进行沟通与碰撞,是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条件。现实高校学前教育的培育中,学生在观念上误认为理论是无用的,加之僵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认为参加课堂教学是被动完成的任务,课堂教学中老师唱独角戏,学生各做各的事情,课堂教学变成无效的时间浪费。同时以学生网上评教为主的老师教学评价模式促使老师不敢管学生,甚至为了讨好学生采纳开卷考试或随意写一篇课程论文的课程考核方式进行考核,导致学生在教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