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理护理浅析 摘要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飞跃,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的实施,人口日趋老年化。研究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问题,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要,提供适当的良好的老年心里护理已成为护理的一大课题。关键字:医疗技术,老年化,心理需要,心理护理引言人口老年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结果势必对老年人本身、家庭、社会、国家带来一系列的新问题。积极研究人口老年化的对策很重要,我们要解决老年人的迫切需要,按照我国国情,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使老年人健康长寿。应充分认识老年心理护理的重要意义,接受老年化社会对护理工作的挑战。1、老年心理护理的意义和作用老年心理护理的意义和作用就在于掌握老年人心理活动的特点,根据心身健康的影响因素进行干预,达到保护和增进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目的[1]。老年人的心理活动有一般规律可循,对于每一个老年人来说,有其特殊的心理表现。影响老年人心理的因素是方方面面的,既与老年人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社会经济状况、文化程度、自身修养等有关,又与家庭、邻里、朋友等各种社会关系的变动相联系。要想根据老年人的心理需要,采取最恰当的方式,实施最佳的心理护理,就必须深入细致地了解老年人及其周围环境变化,分析外来因素对老年人可能会产生的影响,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预防和干预[2]。这样,对于老年人及其生活环境的有关资料的收集就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从事老人照料工作的人员来说,资料的收集可以通过与老人交谈,或者向了解老人情况的人士和机构采集,比如家庭、原工作单位、医院等。收集内容包括家庭史、疾病史、受教育状况、职业、婚姻、个性及变化等。也可以通过观察的方法,包括老人的仪表外貌、人际沟通风格、言语动作特点、兴趣爱好、对人对事对己的态度、处理问题的方法等。还可以借助一些心理学上的测验方法,比如,对于怀疑有老年痴呆症的老年人可以试用有关心理量表进行检测,以早期发现疾病[3]。心理护理一方面通过解除影响老人心理健康的外在环境因素,另一方面通过对老人本人心理活动的干预这两方面进行。前者需要照料者与有关方面协调配合,共同努力,改善环境中影响老人心理健康的不良成分[4]。比如,协调家庭关系,与有关部门联系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问题。后者则通过一些心理护理技巧,如暗示、鼓励、劝说以及一些非语言技巧等来改变老人的认知方式,转变老人的情绪状态,使老人振作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