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改革探讨 摘要:我国的新型教育方针在原来的基础上重新规划了各个阶段的学校的进展方向,高职学校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教育组织机构,能够为我国培育出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然而过去几年的高职学校老师的教学方式基本脱离了高职学校的教学进展性目标,行动导向法教学方法为高职老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本文根据实际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的高职学生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更好地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高职;机电一体化;课程改革 高职学校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了,只有转变教学方式才能使高职学校培育出更多有用型的技术人才,这与高职学校的教学基本目标也是一致的,一般高职学校各专业培育出的学生往往是直接走向社会投入生产活动的技术人员,因此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优势,只有保持这个优势才能使高职毕业生猎取更多竞争价值,本文对机电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中的行动导向法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探究出一条教学的改革之路。 1 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现状 将机电两个生产元素结合的技术是由美国的电气与电子的工程师协会首先提出的,经过一段时期的讨论与进展,逐渐给出了关于这项复合型的技术的定义:将电子学相关的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与机械工程三项技术结合在一起进行生产活动,随着这项复合技术逐渐被应用到生产活动中,并且有效地改变了生产的速度与质量,学者与技术人员逐渐将这项技术扩展延伸成一门高职学习的专业课。这主要是因为当今世界对于计算机自动化操作的需求范围越来越大,同时也是生产力进展的需求,我国的机械产业进展也要依靠这项技术,因此我国的生产单位非常需要这类型的人才,同时也带给了这门专业课的各个课程以及老师很大的压力,导致课程出现了以下问题:因为生产的需要,因此我国机电一体化体系中的各项技术进展速度极快,因为高职学校与生产单位的割裂,导致高职技术老师的授课知识并没有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及时进行更新,课程不仅脱离的学科进展情况,还与实际情况相分离,使得机电一体化专业进展缓慢。 2 课程改革的思路 为了适应机电一体化的学科进展,高职学校只有选择课程改革这条道路才能更好地对这一专业的学生进行培育,改革的主要思路就是将应用型人才的培育工作确定为教学的根本性任务,将适应社会的生产单位的需要为基本目标,制定的教学方案要能确保提高这专业的学生能力与知识,使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既有知识基础,又有技术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