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堤坝侵蚀因素试析论文 文摘黄河下游堤坝工程遭受侵蚀,工程表层土质不好和裸露面积较大是其基本因素,雨滴冲击及地表径流、风吹、冻融是其诱发因素,作好工程的植被与生物防护措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黄河下游堤坝工程,在水流、风吹等自然力和人类活动诸多因素作用下,常被侵蚀,造成土方流失,影响了工程的完整,更降低了工程的强度,对防洪极为不利。因此,对黄河堤坝侵蚀因素进行探讨和讨论,实行有效的防护措施,维护工程完整,是工程管理工作一项重要工作。 1 黄河堤坝的侵蚀因素 黄河下游堤坝,不同于自然状态下的倾斜坡面:大堤的设计边坡为 1:2.5 或 1:3。土的侵蚀大都发生在堤顶和坡上,据分析讨论,工程表层土质不好和裸露面积大,是土壤遭受侵蚀的重要因素,雨滴冲击和地表径流以及风吹、冻融等是工程表土不稳固的诱发因素。引起工程坡面侵蚀和土壤流失,这常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 (1)坡度:黄河堤坝的边坡稳定,在于土体内部所受的剪强力是否超过了它的抗剪强度,如大于抗剪强度,则引起土体滑落。其原因:一是剪强力的增加,二是土体本身抗剪强度的降低。在内部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假如坡面越陡,雨水的径流速度越大,坡面越长,聚积的径流就越大,土壤越易侵蚀。 (2)土壤:黄河下游大堤多为沙壤土,表面用粘结力较大的粘土包边盖顶,垂直厚度一般在 0.20-0.30m。包边盖顶质量较好的堤段,防护工程的草皮生长旺盛、表土裸露少、就不易遭受侵蚀;反之,包边盖顶所用土质沙性较大、草皮生长较差、表土裸露大、就容易遭受侵蚀;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包边盖顶的粘土在日晒、风化及植物生长腐殖质增多的情况下,土的性质也会发生变化,团粒间的粘聚力就衰减,耐蚀性能就降低。 (3)气候:山东黄河地处北温带,属季风气候。黄河走向为西南-东北,河口段的上游段寒冷,土壤在冬季冻胀,春季融化,周期冻融条件下,极易引起重力侵蚀和土壤流失。大堤坡向不同,土壤侵蚀量也有差异,朝阳面冬季土壤结冰层薄、化冻早、草皮返青快,生长季节光照充足,长势旺盛,覆盖坡面密集,土壤侵蚀量少。相反,背阳坡面冬季土壤结冰厚、春季化冻晚、草皮返青慢,生长季节光照不够充足,长势不如朝阳面,覆盖率低,春季风蚀、夏季降雨侵蚀均较严重。 (4)降雨与植被:当雨水直接降到表层土时,雨滴的力量起着打压、填充及飞溅的作用,而打压是把表层土搅乱,径流则把土壤带走,成为表土流失的主要方式。草皮现有覆盖、缓冲水滴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