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我国土壤修复技术讨论现状与进展趋势20 年的进度,带动了土壤修复技术应用和绿色修复产业化进展,在修复技术、装备及规模化应用上与先进国家的距离在加快缩短。一、我国土壤修复技术讨论历程与现状近 20 年来,在国家“863”计划项目等支持下,我国土壤污染修复技术讨论,于“十五”起步,“十一五”进步,“十二五”进展,“十三五”跨越;20 年的进度,带动了土壤修复技术应用和绿色修复产业化进展,在修复技术、装备及规模化应用上与先进国家的距离在加快缩短。技术支撑上,初步建立了场地土壤修复技术体系,快速、原位的土壤修复技术得到讨论与应用;技术装备上,研制了能支持快速土壤修复的多种装备;技术产业上,研发的技术支撑了规模化应用及产业化运作。总体上,在农用地土壤污染管控与修复技术上,我国与发达国家并驾齐驱,有的已处领先地位;在建设用地方面,我国的土壤污染管控与修复技术水平与欧美国家相比尚有距离。1、农用地方面根据国际技术的研发历程、产业化程度和应用推广的分析,侧重进展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管控与修复技术,可归纳为三类:I 类技术(植物提取与资源化技术)相对成熟,已经实现产业化,仍是讨论热点;II 类技术(重金属钝化与替代种植技术)正渐渐成熟,开始进入产业化阶段,缓慢进展;III 类技术(植物阻隔与稳定化技术)已有讨论基础,正在加快产业化进程,快速进展。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技术讨论起步较晚,但进步快速。在我国,植物阻隔/稳定化技术研发早于国际,植物提取与资源化技术已处国际领先地位。我国的相关论文、专利数量增幅明显,但篇均引用频次大幅落后美国等发达国家,指明需要继续加强提升讨论质量和学术影响力。正在努力的方向是丰富修复植物种质资源、提升修复功能材料产品效益、进展资源-材料-技术-效评体系,继续加大投入,形成高效、廉价、安全、普适的农用地土壤污染管控与修复技术模式。2、在工矿用地方面欧美国家已经形成场地土壤污染调查、风险评估、标准制定、管理控制、修复技术和法规体系;正在着力研发高效、安全、低能耗、低成本、低碳排的生物修复技术及多技术耦合智能系统。近 20 年来,我国场地-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技术进展上,发表的英文(SCI)论文数量快速增加,已经超越美国;虽然在多种新技术发明的时间上落后于美国平均约十年,但我国发明专利占国际的比例接近 2/3。然而,我国的相关技术转化率较低,总体上仍处于跟踪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