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克先生讲座》观后感 中国素称“诗的国度”。这不仅是因为中国诗歌源远流长,诗人和作品流派林立,数量众多,而且诗歌在中国社会生活和文化进展中一向占有特别和显着的地位。中国的诗歌是中华文化宝库中异彩纷呈的奇葩,诗文化深刻、生动地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2025 年 11 月 20 日下午 3点 30 分,我在学校的综合室内有幸听到了国家一级作家杨克先生的专题讲座。 杨克先生的专题讲座主要以诗歌写作的基本要素和技巧为线索,他通过现场朗诵、视频教学等生动的方式,与老师学生们分享了他的诗歌创作历程及写作理念,与大家一起欣赏、解析了他自己所创作的《我在一棵石榴里看见了我的祖国》等经典诗歌,以及大量由小学生所创作的优秀诗歌,杨克先生还鼓舞大家多多写诗。 杨克先生认为:“诗教的目标,不是培育诗人,而是培育孩子们的诗心,以诗育真。”诗人,其实就是长不大的大人,他们有一颗童心,有一颗天真无邪的心,也许在旁人眼中的的冰雪融化是自然现象,但,在诗人眼里,它就是生机勃勃的春天。 杨克先生多次提到,不要约束孩子的想象力,“诗歌是一种想象力的写作,小学应试教育负担还不重,这是培育想象力的最好阶段。”杨克先生说,中国的应试教育让学生只记住了标准答案,也许他们小时候比西方同龄人厉害的多,但那只是也许——他们记住了老师统一的“标准答案”;当他们长大之后却发现常常比不上西方的同龄人,因为,现实生活中是需要制造力、想象力的。所以,杨克先生认为,守护孩子的想象力和制造力刻不容缓的。 杨克先生还向我们举了个例子: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一位叫伊迪丝的 3 岁小女孩儿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这位妈妈非常吃惊,问她怎么认识的。伊迪丝说:“薇拉小姐教的。”这位母亲表扬了女儿之后,一纸诉状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幼儿园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该幼儿园剥夺了伊迪丝的想像力,因为她的女儿在认识“O”之前,能把“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的东西,然而从幼儿园教她识读了 26 个字母后,伊迪丝便失去了这种能力。她要求该幼儿园对这种后果负责,赔偿伊迪丝精神伤残费 1000 万美元。这个短小的故事,是我受益匪浅:想象力是就是孩子飞行的翅膀,需要家长和老师来共同呵护,而不是扼杀! 然而,让我印象更加深刻的是那些感情色彩不“明亮”的诗歌,我认为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这个时代的特征,例如:“你问我出生前在做什么,我答,我在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