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科建设论文 1 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现状 自 1989 年北京中医药大学等 6 所高等中医药院校的 6 个中医药学科被批准为原国家教委重点学科点以来,截至目前共有覆盖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794个学科建设点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央财政共投入亿元建设经费,主要用于“十一五”期间非中央直属单位临床类学科建设。其中东部地区共有 384 个学科建设点,中央财政投入经费亿元;中部地区 217 个学科建设点,中央财政投入学科建设经费亿元;西部地区 193个学科建设点,中央财政投入学科建设经费亿元。 2 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 学科讨论方向同质化现象较突出 通过对 794 个中医药重点学科讨论方向的整理汇总,共形成 2779 个讨论方向,最多的为 6 个讨论方向/学科建设点,最少的为 3 个讨论方向/学科建设点。名称相同、建设单位不同的学科点在讨论方向上存在雷同现象,导致不同专家就同一个问题重复讨论,造成教学资源、科研资源和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医药学科建设进程,特别是教育教学改革、科研进展和创新人才培育。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各个学科建设点各自为政自成体系,缺少同一名称学科的顶层设计和沟通与合作机会,不利于学科资源的科学配置。 学科进展不平衡问题有待改善 学科进展不平衡问题主要体现在区域间不平衡、区域内不平衡和单位内不平衡。区域间不平衡导致东、中、西部学科进展不协调,区域内不平衡导致同地区不同单位间进展不协调,单位内不平衡导致基础、中药、临床进展不协调。优者更优,劣者更劣,使中医药重点学科在区域间、区域内、单位内的进展出现“马太效应”。 产学研结合和成果转化能力不强 中医药重点学科在我国高等中医院校、科研院所、中医医疗机构建设中已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在学科建设机制创新以及成果总结和转化方面仍待进一步加强;在团队、平台等资源整合,以及运行和目标管理等方面仍需加大改革力度;对阶段性成果需进一步系统整理提炼总结形成新学说;需进一步完善创新管理协调机制,加强政策引导和激励,推动产学研结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加大为经济和社会进展服务的力度。 高层次人才培育有待加强 高层次人才是提升中医药临床疗效和服务能力,推动中医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高层次人才培育是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然而,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确定的 794 个中医药重点学科中,仅有“十一五”期间的 170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