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主体结构施工时-这样做-施工质量就提高了

主体结构施工时-这样做-施工质量就提高了_第1页
1/5
主体结构施工时-这样做-施工质量就提高了_第2页
2/5
主体结构施工时-这样做-施工质量就提高了_第3页
3/5
主体结构施工时,这样做,施工质量就提高了一、主体结构施工常见通病与改善做法小结错误做法:墙梁结合部形成受力断面,结合部易出现错台现象。较好做法:墙梁结合部采纳梁侧木方压过模板拼缝位置,保证受力刚度。梁测木方采纳定型模具加固,保证上侧木方受力刚度。错误做法:墙梁结合部形成受力断面,结合部易出现错台现象。较好做法:墙梁结合部采纳梁侧木方压过模板拼缝位置,保证受力刚度。梁测木方采纳定型模具加固,保证上侧木方受力刚度。错误做法:內排架无扫地杆,內排架无有效抗变形能力。较好做法:离楼板 15~20cm 设置双向扫地杆,强化內排架抗变形能力。错误做法:顶板次龙骨平放且间距较大,模板易变形。较好做法:顶板次龙骨木方全部立方,次龙骨间距不大于30cm。错误做法:层高 2.9m 范围以内侧采纳四道水平杆加固,剪力墙模板受力刚度不足。较好做法:层高 2900mm 及以下的墙柱最少设置 5 排对拉螺杆,层高 2900~3200mm 的墙柱必须设 6 排,自下而上第一排螺杆离地200mm,一、二排间距 450mm,二、三排间距 450mm,最上道距顶板300mm,其余均分,模板根部应进行水平加固,转角部位的对拉螺栓距阴角 200mm。错误做法:梁底使用木方进行应力传递,传递到临边立杆上,刚度不满足要求,容易造成梁下弯变形。较好做法:梁底使用钢管 进行压力传递,保证足够的刚度把应力传递给梁侧边的两根立杆上,保证脚手架支撑系统的稳定性。错误做法:墙、柱根部模板和地面缝隙过大,混凝土浇筑过程当中易形成漏浆,浇筑完成后,现浇结构易形成烂根。较好做法:在楼面施工结束后,在墙、柱根部弹墙、柱身线,根据所留线条进行木条订裝,在底部木条上再进行墙、柱身线压线订裝二层木条,后期模板安装底部进行压缝安装,保证根部无漏浆,避开后期烂根。错误做法:板底木方较差部位无主勒木方进行支撑,造成此部位形成受力真空部位,无有效支撑力,容易造成板底变形。较好做法:合理进行板底支撑木方的排版,保证次木方间距不小于 20cm,对主楞排版需注意次木方较差区域,尽量把主楞排在此区域,对次木方端部进行支撑,保证脚手架支撑的稳定性,避开后期楼板变形。错误做法:施工用钢模堆放杂乱,未能根据法律规范要求堆放,影响钢模质量,间接造成现浇面成型质量存在缺陷。较好做法:首先,在施工现场钢模存放区域应该专门设置,其次钢模存放应该竖向放置,设置专门的钢模摆放支架,保证不破坏钢模的整体性。错误做法:钢模施工中,...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主体结构施工时-这样做-施工质量就提高了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