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成为人力资本毕业 一、资源和资本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资源是自然形成、未经开发的,而资本却经过精心的开发和筹划,成为企业产生利润的基础。其次,资源和资本在使用上考虑的角1、在人才招募上:假如我们正在找工作,我们读十份招聘广告,会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的内容十分雷同:35 岁以下,本科以上学历,三年以上相关工作经历,能流利地使用英语等等,难道有这么多公司对人才的需求是一样的吗? 我曾听一个年长朋友抱怨过,他工作的公司在招聘时要求能流利地用英语沟通,那时,这个要求很普遍,为了找工作,他在应聘前还真在口语上下了不少功夫,应聘面试时与考官侃侃而谈,顺利过关,结果工作快半年了,除了”Hello”之类的就没说过什么英文。还有的公司,招聘话务员,要什么:”本科以上学历,英语四级以上,能用关于沟通。”本不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公司,从来没有做过对外贸易,资源浪费啊!也许他们是为了长久之计吧! 上述的招聘就是将人作为资源,只片面地追求好,不论是否需要,都要求本科以上学历,流利的英语等,只要别人要求,我就要求。这种招聘方式,或者会为企业增加不必要的人力成本,或者成为员工队伍不稳定的根源。终将回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一个人的能力不同,其对薪金和进展前景的要求就会不同,一个不太会讲英语的人和一个能流利地进行英语听说读写的人对薪酬的期望会有很大差别,同样,一个营销专业毕业的大专生和一个 mBA 或 EmBA 对薪酬的要求更会大不相同,一个人具备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社会就为他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使其容易不稳定,同时,由于他们投入了大量成本才成为了较为稀缺的人才,社会提供给他的酬劳水平也会较高,一个企业假如想招募并留住这样的人才,只能按社会标准付给他较高的薪酬,这就意味着我们增加了成本。假如,我们将人力看作资本,这是我们会很自然地考虑一个问题:我们多付的成本能否给我们带来收益? 假设一个企业只做国内贸易,估量在一年之内都不会与国外公司打交道,假如招聘时非要求良好的英语水平,这对企业来说只会带来两种结果: (1)增加工资成本。原来销售部的工资成本可能是 15000 元/月,由于要满足高素养员工的薪金要求,使工资成本增加至 30000 元/月,而增加的 15000 元成本并不给企业带来任何价值。这样做不是白白浪费吗? (2)造成流动,增加招聘培训成本。假如公司不能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