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数学精品教案14,15减几西师大版一年级上数学精品教案14,15减几(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十四章《15减几》内容。具体包括14减到15减6退位减法运算,掌握通过拆分和借位方法进行减法计算。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5减几退位减法运算。2.培养学生运用拆分和借位方法解决问题能力。3.培养学生口算和笔算准确性。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难点:理解退位减法概念,掌握借位方法。2.教学重点:熟练进行15减几计算。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器、挂图。2.学具:学生用计数器、练习本。五、教学过程1.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数字卡片,展示一个小朋友有15个糖果,他想分给朋友们一些糖果,剩下多少糖果。2.例题讲解(1)14减6:通过拆分法,将14拆成10和4,先从4中减去6,不够,再从10中借1,变成9,然后9减6等于3,所以14减6等于9。(2)15减7:利用借位法,从10中借1,变成14,然后14减7等于7。3.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完成15减8、15减9运算,然后请个别同学到黑板上展示解题过程。4.口算比赛组织学生进行口算比赛,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六、板书设计1.14减6计算过程:101=9,96=3。2.15减7计算过程:101=9,97=2。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1)15减3等于多少?(2)15减8等于多少?(3)16减9等于多少?2.答案:(1)15减3等于12。(2)15减8等于7。(3)16减9等于7。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对于退位减法掌握程度进行评估,找出不足之处,进行针对性辅导。2.拓展延伸:(1)布置一些进位加法题目,让学生尝试解决。(2)让学生尝试编写类似数学问题,与同学进行交流。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理解退位减法概念和掌握借位方法是本节课难点,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15减几运算掌握。实践情景引入有效性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至关重要。随堂练习设计和作业布置也需要精心策划,以确保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一、退位减法概念和借位方法1.利用直观教具,如数字卡片,将抽象退位减法具体化,让学生看到退位过程。2.通过例题讲解,逐步引导学生从拆分法过渡到借位法,强调借位时“借1当10”原则。3.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计数器,体验退位减法计算过程,加深理解。二、实践情景引入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我会注重实践情景引入:1.设计贴近学生生活情景,如分糖果、分发玩具等,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数学问题。2.通过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退位减法计算方法。三、随堂练习设计1.设计具有代表性练习题,涵盖不同难度题目,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2.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鼓励他们相互交流解题思路,提高解决问题能力。3.及时反馈学生练习情况,针对错误进行纠正,指导学生掌握正确计算方法。四、作业布置1.布置适量作业,涵盖本节课重点知识点,避免过量作业给学生带来负担。2.设计具有启发性作业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提供详细答案解析,帮助学生自查作业,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正。五、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反思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如学生接受程度、教学方法等,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2.拓展延伸部分,布置一些进位加法题目,让学生尝试解决,以提高他们口算能力。3.鼓励学生编写类似数学问题,与同学分享,培养他们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一、语言语调在讲解过程中,我力求用简洁明语言表达,语调亲切、生动,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在关键环节,如退位减法概念和借位方法,我会适当放慢语速,提高音量,强调重点。二、时间分配我将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时间进行。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时间分配要适中,避免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三、课堂提问1.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回答。2.提问时给予学生思考时间,鼓励他们表达自己观点。3.对学生回答给予积极评价,增强他们自信心。四、情景导入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会巧妙地设计情景导入: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有趣情景,让学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