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拉松猝死看公众的急救意识距胡守礼与刘红斌在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上猝死的日子,已经有 15天了。今日北京某高校的章老师透露了在遇难现场发生的一些细节,他说:在刘洪斌倒下的头几分钟时间里,当时路边的群众挺多的,没有人上前过问……稍后,警察过去摸了摸他的脉,警察的动作不像受过训练。章老师按捺不住了,想去帮帮这孩子,但走到公路中间时就被警察挡住了,刘红斌就这样在地上躺了有 10 几分钟。有医学专业背景并懂得急抢救理的章老师表示,假如抢救及时,刘红斌的年轻生命很有可能被挽救过来。(2025 年 11 月 3 日《中国青年报》)与刘红斌遇难相比更让人不解的是,在胡守礼老人生命的最后时刻,除了围观的群众、维护现场秩序的警察等工作人员外,只有老人孤零零地躺在地上,开始时老人的腿还在抽搐。一位电视台的摄像师拍下了老人生命的最后 7 分钟,在此之前老人在地上躺了多久,除了当时围观的群众和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外已无人能知。最后挺身而出的是一位外国朋友,不过,此时他已经无能为力。两位遇难者一个倒地十多分钟,一个倒地不知道有多久后才得到救助,假如施救及时的话,二人都还是有生还的可能的。这里排除人心冷漠、有关机构施救不力等因素外,我觉得造成这样的悲剧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公从普遍的急救常识与急救意识的缺乏。假如人人都能掌握一些现场急救的基本常识,当意外事件发生后,学会自救和救助他人,很多悲剧也就可以避开,这样一来,许多不幸的结局都将会改写。据今年的《人民日报》报道,2025 年全国非正常死亡人数为 14 万余人,其中工伤死亡人数达 3 万多人,平均每天近百人,初步形成了建国以来第 5 次事故高发期。然而,因急救知识的缺乏,许多时候人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无辜的生命在痛苦地挣扎、离去……在我国,87%的心梗发病是在医院以外,但 25%的病人都因第一目击者不懂急救措施而死亡。我国的红十字会机构已经认识到普及急救知识的重要性,但是因不少人的急救意识淡漠,在普及急救常识时却进度缓慢。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一些特别的行业如煤矿、电力、建筑、冶金等的工作人员必须接受急救知识培训,但当红十字会要求他们培训时,大部分单位却以“没有时间”、“没有钱”为由予以拒绝。有时,个别单位为了应付“差事”,随便请一些所谓的医生讲解急救知识,并从员工缴纳的培训费中捞“好处”,导致人们对急救培训的热情不高。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很重视公众的急救培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