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设计谈污水处理厂减少能耗的措施 0 概述 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费用,主要由电耗费、维修费、药剂费、污泥处置费、水费等组成。其中电费通常能占到整个运行费用的 30%~40%。当然在不同污水处理厂的运行中,实际电耗占比与污水处理厂规模、污水的水质特征、处理程度、处理工艺、运行模式等因素有关。在能保障污水处理量和尾水达标排放的前提下,对污水处理厂运行进行优化管理,节约能源费用,降低处理成本是保障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近几年以电费为主的能耗费用不断上涨,电耗基本占总能耗的 70%以上,所以节能重心通常放在节电方面。关于污水处理厂节能降耗的措施很多,主要可以从优化工艺设计及管路设计、设备选型,加强日常运行管理等方面入手。本文仅从设计角度,以典型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单元为例,提出一些节能降耗的设计措施供沟通。 1 污水处理厂的工艺选择 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是污水处理厂设计的核心,也是决定污水处理厂能耗高低的关键因素。对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因为废水可生化性通常比较好,基于运行费用的考虑,基本上采纳生物处理工艺。针对不同的进水水质和处理程度要求,以及处理厂可用地的限制,除了传统的曝气池工艺外,可供选择的工艺很多。如氧化沟工艺:设备简单、易管理,无需二沉池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比较流行,但曝气设备能耗较传统曝气池工艺高;SBR 工艺:节约占地,自控程度高,易于模块式扩建,但设备闲置率高;随着污水回用要求的提出,mBR 工艺逐渐得到推广,出水水质优于一级 A 标准,但设备维护费用及能耗较高。在老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中,悬浮填料工艺也常有应用。不同的处理工艺对污水处理厂的运行与节能尤为关键。生物脱氮除磷活性污泥法的处理流程(见图 1)。从城市管网收集的污水重力送入污水处理厂进水井,经粗格栅拦截大杂物后,经提升泵提升,经过细格栅、沉砂池等预处理后进入初沉池完成一级处理,再经过曝气池二沉池等二级处理设施,达标后排放到自然水体。二沉池的混合液由泵提升回流到曝气池,二沉池剩余污泥和初沉池的污泥经过污泥浓缩脱水处理后,由运输工具运往垃圾处理场进行最终处置。污水处理厂能耗最大的地方在污水提升、生化处理阶段的曝气以及污泥脱水(若采纳离心脱水设备)。根据统计数据,这几部分的能耗总和占到全厂总电耗的 80%~90%。因此设计中节能考虑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这几个部分。 2 污水处理厂设计流程中的节能考虑 总图污水处理厂进水管高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