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人大,人民如盼春风,总在想,能否带来一点实质性的变化。今年如何,且看烟花三月。今年人大,雪灾大概是一个逃不过去的话题。雪灾终于过去,深叹一声之后,我们无法就此忘却。我们忘不了以广州火车站为最的全国各大城市火车站如潮的滞留人群,忘不了那一张张又焦急又寒冷,希望着早点回家的眉目紧锁的脸,也无法忘掉在这次上数万的滞留人群中,昏倒后被踩踏而死的那个年轻女人。笔者认为,这次雪灾至少向国人抛出了这样几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为什么我国每年春节会有这样大范围、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为什么总是出现回乡探亲的农民工隆冬腊月熬夜买票的惨像?为什么在灾难面前,一开始总是乱作一团,救援、慈善总是慢几拍,甚至迟迟不到位,没有最高层政府官员出来,好像就无法解决?粗略地思考,成千上万的农民工进城打工,一年到头,春节返乡探亲合乎情理,大范围、大规模流动势在必定。深化分析不禁会问,这些农民工为什么不能在城市里留下来,居有其屋,并把他们的父母也接进城来,这样每年世界之最的流动不就可以避开了?原来农民工进城除了打工,买房没有他们的份。对城里的大部分人来说,买房也和他们不相关,我们的房价是在天上高高挂着的。租房吧,政府不提供廉租房,一家租一间房,对农民工来说,也是少数人才有可能。那么他们可不可以以低成本方式,自造简易房在城市安居下来?不行!那于城市治安不利,且有碍市容市貌。农民工不是盗贼,怎么会有碍于城市治安?如因为大批穷人集中在一起居住,问题多、难管理,那分明在说,我部门的工作难于不难的问题,要比几百几千万农民工大迁移问题大。因为我部门有难处,所以必须让这些农民工每年来一次大迁移。同样,大城市的市容市貌也比农民工的大迁移问题来的重要,城市出现大片棚户房、贫民窟,有碍于国际大都市,有碍于现代化城市。这样的政策等于在自我曝光:我们大城市良好的市容市貌的出现,不是完全依靠经济进展、物质进展,其中一个很大的成因,是以农民工每年一次的大迁移作为代价的,是不让农民工在城市永久居住为代价的。几乎所有国家,在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中都无法避开农民工大批进城后的安居问题,又几乎所有国家都允许农民工自由居住,政府所做只是规划地块,规定哪里可以搭建简易房。所以,发达国家都曾经出现过贫民窟、棚户区,人家不回避这个问题,有的国家现在还存在。这是一个国家进展必定要经过的。到国家真正富裕了,农民工租得起房、买得起房,这个问题便自然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