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影响因素及培养途径摘 要幼儿期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仅是幼儿园的责任,也是家庭、社会的责任。只有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优势,形成一致的教育要求,才能保证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今天,我国的大多数儿童处在一个非常迅速的社会发展环境中,其外部环境正在发生较大变化,如何有效地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是摆在幼儿教育事业发展面前的重要课题。并且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当代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本文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文献法及访谈法对幼儿的行为习惯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通过对当前幼儿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发现其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家长包办代替言行不一,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社会环境易受大众传媒的影响等问题。就此,笔者结合自身实习经历以及已有学者的研究经验,分析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改善家庭教育方式、完善幼儿园管理、优化社会环境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关键词:幼儿 行为习惯 习惯养成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影响因素及培养途径1 绪论1.1 研究背景在 21 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大时代背景下,学前教育作为国家坚实教育的基础,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期。在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的阶段,往往会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碰撞中发生矛盾,致使也就导致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中产生。大学生是高素质的代表,他们竟然有上课逃课睡觉、肆意挥霍金钱、宿舍卫生差等不良的行为习惯,而这些习惯本应该是幼儿时期养成的,此外,父母作为第一教育主体,将他们过度放纵、功利主义等错误思想,转移到幼儿身上,大多数家长认为学习好就是一切,所以他们让孩子们参加各种类型的辅导班、资优班。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几乎取代了幼儿生活中的一切事情,而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自然就被忽视了。从小培养好的行为习惯是建立在幼儿的健康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建立在幼儿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是孩子的一个发生的基础,将对儿童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若养成不良习惯,将给今后的生活将带来严重的消极后果。如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的,如果在儿童的早年,不能合理的教育儿童,使儿童养成不良的意识和行为习惯,那将给以后的教育带来几倍、几十倍的困难[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2.1 研究目的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良好的行为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