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 论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 研究背景泸州市位于四川省东南部、川渝黔滇结合部,东邻重庆市、贵州省,南界贵州省、云南省,是成渝经济圈和泛珠三角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就是川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地理位置优越,长江、沱江、赤水河在此汇合,水路交通四通八达,历史悠久,自古就是蜀南水路交通枢纽,四川长江出海主要通道。泸州不仅是四川与泛珠三角地区甚至与东南亚地区联系的门户城市、四川重要的东向和南向出海通道,同时也是联系成渝经济区和南桂昆经济区的主要通道之一,担负着沟通南北,联结东西的重要任务。泸州水运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四川交通通江达海和水运经济发展的全局。泸州现有通航水域 1000 余公里,水路经长江水道上可达宜宾、乐山,下可至重庆、南京、上海,转而出海;自合江县经赤水河与黔北产煤区相连,上行可达贵州赤水等县市。相对于长江上游其它地区,泸州段境内的多数航段水深条件好、冲淤变化不大,系长江上游水位落差最小、建港条件最好的港口。泸州港属我国中小港口范畴,是全国 28 个主要内河港口之一,全国二类水运口岸,是四川省最大的长江港口和唯一的集装箱码头,是四川省及西南地区对外物资交流的重要口岸,是腹地资源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其发展方向是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产品和内外贸集装箱运输为主的综合性枢纽港口。伴随长江黄金水道的复苏和长江流域经济带的崛起,以港兴市、以业强市,临港产业群和现代商贸物流业的发展,水运经济已成为泸州社会经济展的重要增长点。长江干线航道横贯泸州市西东,是泸州通往中、东部地区通江达海的水运主通道,也是连接泸州市境内永宁河、沱江和赤水河等支流航道的主轴。该段航道在泸州境内从纳溪王爷庙至榕山界石盘共 128.8km,属大型山区天然河流,航段内滩险众多,航道条件复杂。长江上游泸州段航道曾于上世纪 80 年代末至 90 年代中期经过兰叙段一、二期工程整治后达到Ⅲ级航道标准,但由于当时的水运运量较少、维护经费有限等多种原因导致其维护标准仅为Ⅳ级航道标准,且不能夜航。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经济快速发展,对外运输量大大增加,水运优势逐步得到体现,为主动服务沿江各省市的政府部门、航运企业及大中型厂矿企业,交通部于2005-2007 年间实施了泸渝段航道建设工程,后在 2007-2009 年间又进行了叙泸段一、二期工程整治,航道条件得到较大改善,航道维护标准尺度由 1.8×40×4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