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冲压模具的现状与发展根据考古发现,早在 2000 多年前,我国已有冲压模具被用于制造铜器,证明了中国古代冲压成型和冲压模具方面的成就在世界领先。1953 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中国首次建立了冲模车间,该厂于 1958 年开始制造汽车覆盖件模具。我国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生产精冲模具。在走过了漫长的发展道路之后,目前我国已形成了 300 多亿元(未包括港、澳、台的统计数字,下同。)各类冲压模具的生产能力。一、冲压模具市场情况我国冲压模具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技术和能力等方面都已有了很大发展,但与国民经济需求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很大,一些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的高档模具每年仍大量进口,特别是中高档轿车的覆盖件模具,目前仍主要依靠进口。一些低档次的简单冲模,已趋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激烈。现将 2004 年我国冲压模具市场情况简介如下:据中国模具工业协会发布的统计材料,2004 年我国冲压模具总产出约为220 亿元,其中出口 0.75 亿美元,约合 6.2 亿元。根据我国海关统计资料,2004 年我国共进口冲压模具 5.61 亿美元,约合 46.6亿元。从上述数字可以得出 2004 年我国冲压模具市场总规模约为 266.6 亿元。其中国内市场总需求为 260.4 亿元,总供应约为 213.8 亿元,市场满足率为 82%。在上述供求总体情况中,有几个具体情况必须说明:一是进口模具大部分是技术含量高的大型精密模具,而出口模具大部分是技术含量较低的中低档模具,因此技术含量高的中高档模具市场满足率低于冲压模具总体满足率,这些模具的发展已滞后于冲压件生产,而技术含量低的中低档模具市场满足率要高于冲压模具市场总体满足率;二是由于我国的模具价格要比国际市场低格低许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因此其在国际市场的前景看好,2005 年冲压模具出口达到 1.46亿美元,比 2004 年增长 94.7%就可说明这一点;三是近年来港资、台资、外资企业在我国发展迅速,这些企业中大量的自产自用的冲压模具无确切的统计资料,因此未能计入上述数字之中。二、冲压模具水平状况近年来,我国冲压模具水平已有很大提高。大型冲压模具已能生产单套重量达 50 多吨的模具。为中档轿车配套的覆盖件模具国内也能生产了。精度达到 1~2pm,寿命 2 亿次左右的多工位级进模国内已有多家企业能够生产。表面粗糙度达到Raw1.5pm 的精冲模,大尺寸(①三 300mm)精冲模及中厚板精冲模国内也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1.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