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第 10 讲 情感主旨 01 模拟基础练【题型一】情感的理解【题型二】主旨的感悟02 真题实战练 03 重难创新练【题型一】情感的理解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最后一堂语文课德川咪咪“① 关于高考,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② 真奇怪,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到的是高考前最后一堂语文课。③ 那时,已是初夏,暖风熏人,骄阳懒散,各科的考卷多如牛毛。复习课统统成了答疑课,我不听课,借来同学的手机玩泡泡堂。不听课的同学占多数,除了打游戏,也有人睡觉、聊天、自顾自地复习。老师也不管我们,自顾自地讲课。④ 在那堂语文课上,我偶尔抬头,看到一道阳光将教室一分为二,光柱下有点点碎尘,老师就站在这碎尘之中。她不紧不慢、娓娓而谈,每一粒碎尘都炫目地飞扬着,构成了我高中生活最后的图景。⑤ 老师正在分析一篇现代文阅读理解题。这是我在学生时代看到过的最奇怪的一篇文章,开头便是:我登上一列露天的火车,但不是车,因为不在地上走;像筏,却又不在水上行;像飞机,却没有机舱,而且是一长列;看来像一条自动化的传送带,很长很长,两侧设有栏杆,载满乘客,在云海里驰行。这 1 / 3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段文字句句带着隐喻,仿佛梦呓,作为阅读理解题,让人抓狂。老师问:“你们有谁看懂这篇文章了吗?”回应者寥寥。当她的目光扫过我时,我赶紧摇头,她便微笑着说:“我不指望你们能看懂,但我非常喜欢它。”⑥ 于是,在我高考前的最后一堂语文课上,我的老师倚着讲桌,从杨绛的这篇《孟婆茶》开始,散漫地与我们谈生死。她说,那是一列通向死亡的列车,我们每个人终会登上它。她讲钱瑗和钱锺书的先后离世,“不要害怕死亡,在漫长的生命中,生和死会交换位置,死亡变轻了,而活着才是最沉重的事”。在最后的铃声响起来之前,老师说:“我希望各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但我更希望,当你们背负着越来越沉重的人生往前走时,依然不会失去感受幸福的能力。”⑦ 很多年后,'我试图回想起当时听到这些话时的心情……我大概是“哼”了一声吧。整个高中阶段,我都觉得,这个语文老师是一个情感细腻得过头的人,总是将生老病死挂在嘴上,总说一些死呀活呀的话,让当时的我很不耐烦。那年我 18 岁,“中二”倔强、充满朝气、自以为是,死亡对我来说,是一件无法想象的事情。而活着,又怎么可能变成一件沉重的事情呢?⑧ 半个月后,高考的最后一门结束了。在走出考场的路上,我看到她和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