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提升 文言文对比整合《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与朱元思书》通过描写山水景色来表达作者的情感。篇目相同点 借景抒情篇1( 一 ) 描写对象及其特点1. 自然环境《三峡》:①山:连绵不断、高峻挺拔;②水:湍急 ( 夏 ) 、清澈 ( 春冬 ) 、凄凉 ( 秋 ) 。《答谢中书书》:江南山川景色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彩、充满生机。《记承天寺夜游》:月光澄澈、空灵。《桃花源记》:优美、恬静、惬意。不同点《小石潭记》:①水:清澈;②游鱼:数量多、活泼、自由;③植物: 树木茂盛;④溪身:曲折;⑤氛围:凄凉。《岳阳楼记》:①洞庭湖远景:雄伟壮丽;②洞庭风雨图:阴冷、萧条; ③ 洞庭春晴图:春风和畅、波光明丽、水天一碧。《醉翁亭记》:地理位置优越、朝暮变化、四季变化。《湖心亭看雪》:雾气弥漫、天地相连、浑然一体。《与朱元思书》:①水:清澈透明、急速奔涌;②山:山高林密、千姿 百态。2. 社会环境《桃花源记》:平和、宁静、无战乱;百姓安居乐业、热情、淳朴。《醉翁亭记》:太平祥和。( 二 ) 思想感情1. 乐《记承天寺夜游》:包含了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自我排遣的旷达。《小石潭记》:“心乐之”,作者流连忘返,但他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抑郁的心情,因此“乐”是短暂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孤寂、凄凉、哀怨的心境又会流露出来,所以“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① 相同点:触景生情,都体现了作者心系天下,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的思想。② 不同点:范仲淹的“乐”是心忧天下的先忧后乐,立意深远;欧阳修的“乐”则是与民同乐,有山水之乐、宴酣之乐,表明他心中以百姓安居乐业为重。2. 热爱自然《三峡》: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答谢中书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乐在林泉的志趣。3. 贬谪① 悲伤:《记承天寺夜游》含有作者贬谪的感慨。 《小石潭记》表现了作者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② 欢乐:《记承天寺夜游》含有作者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情怀和“先忧后乐”的政治抱负。 《醉翁亭记》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三 ) 写作特点1. 结构《答谢中书书》:层次分明、前后呼应。 (“ 古来共谈”与“自康乐以来,未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