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三杰”精神的传承创新与中国梦的实现“常州三杰”精神的传承创新与中国梦的实现 【摘 要】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被誉为“常州三杰”,是中国早期革命中的杰出人物。“常州三杰”精神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宝,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提供了力量源泉、道德基础和导向意识。本文从“常州三杰”的精神内涵出发,结合中国梦,探析“常州三杰”精神的传承创新之路。 【关键词】“常州三杰”精神;传承创新;中国梦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源泉。“常州三杰”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体现,是早期革命者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及理论同实际相结合的实践创新精神。2024 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中国梦”的概念,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构想。“常州三杰”精神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财宝,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提供了力量源泉、道德基础和导向意识。在新形势下,充分使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助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了我们新一代的目标。 一、“常州三杰”精神的内涵 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三人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的杰出人物,他们所展现出的革命气魄、革命精神指引着广阔革命者奋力前行,是中国革命道路上的指明灯和奠基石。时至今日,“常州三杰”所蕴涵的革命精神依旧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即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和理论同实际相结合的实践创新精神[1]。 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瞿秋白从小接受江南文化的教育和五四运动的洗礼,思考革命道路。张太雷在常州府中学堂时期就心系国家大事,树立了保家卫国的思想。恽代英毕生致力于传播马克思主义,力求在真理中探究中国的革命道路。 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支撑着“常州三杰”在革命道路上永不退缩。“常州三杰”从马克思主义中学习经验教训,树立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崇高理想信念。愿做江南第一燕,瞿秋白在死亡来临的前一刻还在哼唱《国际歌》。张太雷在广州起义中阵亡,用热血实践了他“愿化作震碎旧世界惊雷”的誓言。恽代英在狱中写下了“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的不朽诗篇[2]。 理论同实际相结合的实践创新精神为革命带来新希望。“常州三杰”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进展成熟。瞿秋白在 1927 年严肃批判党内不敢支持农民斗争的做法,充分肯定了毛泽东《湖南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