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三雕进化论数十年如一日,蔡云娣以匠心精神,手握刻刀,坚守着石雕艺术的传承与进展,并在企业品牌的缔造和运营中取得了突破。采访蔡云娣是在苏州金鸡湖边的蔡云娣江南三雕艺术馆。这是一栋主体为后现代的新加坡风格建筑,而门脸则是经典的中式门楼。馆中一色中式的硬木桌椅,橱窗里、展架上,石雕、砖雕、木雕、玉雕、核雕各类材质的雕刻工艺品琳琅满目。由古建大师罗哲文题写的蔡云娣江南三雕艺术馆的门楣格外显眼。从这座建筑的装修风格上,就可以感知艺术馆的主人对于时尚、传统的融合。时值金秋十月,时而飘来的桂花香,更加增添了三雕艺术的魅力。卓越的匠人事实上,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蔡云娣从喝茶的紫砂壶里得到启发,制作了人生的第一把石壶,此后数年,石壶成为石雕业中的当家产品。2024 年 4 月,英国威廉王子大婚,蔡云娣的石壶作为我国的外交礼物,登上了举世瞩目的英国皇室婚礼的殿堂。在制壶中,老蔡经过反复构思斟酌,采纳中国传统婚礼中最具特色的元素——红枣、花生和桂圆三物的造型,意寓为“早生贵子”。一个传统的手工艺人,自己的作品能够作为国家之间的礼物而被推崇,这份荣耀给蔡云娣所带来的自豪感是无以言表的。蔡云娣也坦言,自己之所以能够取得今日的成绩,也是在经历多年默默无闻的努力之后的回报。坚守与传承苏州城西,太湖东岸,延绵丘陵中,有一个小小的江南古镇——藏书镇,蔡云娣就出生在这里的一个农民家庭。他的雕刻技艺始于家传,祖父、父亲都是民间的石雕艺人。从小耳濡目染,使他早早就喜爱上了这门技艺。年仅 12 岁的他能有板有眼地拿起刻刀干雕刻活儿了,做的就是澄泥砚。众所周知,手艺人并不是一个吃香的营生。从业者在三年学徒之后出师只是初步具备了谋生的技能,但若想在某一个行业取得大成就,则和与生俱来的天分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密不可分。兄弟姊妹数人,蔡云娣在家排行最小,却是家中唯一坚守在石刻行业的传承者。在上世纪下海的大潮中,眼看着兄弟姐妹们在各自领域做得风生水起,蔡云娣始终不为所动。现在回看,不得不佩服蔡云娣的睿智。假如他也放弃了这门手艺,那么至少澄泥石雕会少一个代表性的传承人。再考虑到蔡云娣后来在石雕行业对品牌和营销领域的开拓意义,就更加令人钦佩。蔡云娣怀揣着匠心精神,执着地手握刻刀。在他的刀尖下,冰冷坚硬的石头经过无数次的雕琢,流淌出美的旋律,也完成了自己人生中从农民到雕刻艺术家、继而企业家的嬗变。在传统的手工时代,从石料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