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飞天中印文化的混血儿

“飞天中印文化的混血儿_第1页
“飞天中印文化的混血儿_第2页
“飞天中印文化的混血儿_第3页
“飞天中印文化的混血儿文明是流动的河,文化就是河流中跳跃的浪花。敦煌壁画中漂亮灵动的飞天形象,就是丝绸之路上,印度佛教文明与中国道教文化,乃至希腊文化元素,交互碰撞所激起的一朵绚丽的浪花。金庸有部著名小说,叫《天龙八部》。这是一个佛教化的书名。这八部“天龙”之中,就有“飞天”。只是她原本的名字叫“天人”。佛陀诞生,“天人”就在祝贺的“来宾”中。她的真名叫作“乾达婆”和“紧那罗”,是音乐之神,在空中歌赞、烧香、散花、散水。傣族的泼水节,就源自于佛诞节。天人在空中飞行,被国人称为“飞天”。飞天原本指在空中飞行时的神,是神在空中散花、奏乐、歌舞时的一种状态。后来动词变成了名词,乾达婆和紧那罗相混合,男女不分,职能不分,合为一体,变为飞天。敦煌飞天的形象从印度传入,与中国本土的道教羽化升天等因素相结合,慢慢通过提炼、融合,最终进展为中国式飞天。像所有的文化沟通一样,它经历了“引入”、“吸收”、“创新”的阶段。北魏以前,莫高窟早期西域风格的飞天,都是上身半裸,双手合十或散花。下身着长裙,露出赤脚,飘带宽短,缺少飘逸感。在印度、伊朗早期佛教艺术中,作为天人的乾达婆,体肥身短,是典型的印度舞蹈“三道弯”式的造型,衣服也很朴素,几乎没有飞动质感。印度马图拉早期佛教雕刻中,就在佛光两侧,各有一位表现出飞行状的天人,身体较直,一手托花,一手散花。北魏晚期,飞天身体和飘带都加长,身体比例夸张,飘带迎风飞扬,已经显露出“中原风格”的明显影响。有的洞窟的飞天,脸形已非丰圆而是修长清秀,鼻挺嘴小,面目标致。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讲究羽化升天的道教,有“飞仙”的形象,如王子晋乘着仙鹤,羽化升天。受到道教“飞仙”文化的影响,促进了佛教“飞天”(飞行的天人)向体态轻快的方向转化。敦煌石窟中还绘制了飞天与道教飞仙共存的现象。在中原“秀骨清像”的画风影响下,制造出了千姿百态的飞天新形象:有的悠闲遨游,有的跃起向上,有的双手合十,有的俯冲下方。飞天造型,也是身材渐渐变长,动态飘逸轻快。飞天所飞过的地方,香花散落,大有仙境之意。北魏后期的飞天,受到汉晋画风影响,开始向女性化进展,五官匀称,眼睛秀丽,鼻唇娇小,眉毛平直,腿型修长,腿部长度甚或两倍于腰身。飞天身上的飘带数量多达四五条,有的飘带末端形成一个尖角,向下自然飘动,营造出飞动升空的视觉效果。隋文帝崇佛,佛教大进展,飞天也大为流行。隋代飞天,身体弯曲幅...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人从众+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欢迎光临小店,本店以公文和教育为主,希望符合您的需求。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