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斑纹》教学设计三合康和学校李雅梨一、设计理念。本课是一节造型·表现的课,教材中的范作以各种不同物体的斑纹给学生以视觉上的美感,展示了创作表现方法的多样性,作为一个整体提供给学生关于“肌理”的知识,引导学生从中体会自然界的奇妙和美。针对小学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法,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育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鼓舞,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思想,我将采纳讲授法、演示法、启发谈话法、观察比较法、合作学习创作的欢乐,开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制造力。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物品所表示的肌理印纹,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2、能力目标:尝试用拓印、磨印或者绘画的不同方法把各种凹凸不平材料的肌理效果表现出来,力求完成一件有趣的作品。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及尝试表现,使学生感受肌理、斑纹所表现的独特魅力,从中体会大自然的奇妙与魅力。一、教材分析和教学重难点。教材分析:《天然的斑纹》一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旨在通过教学实践引导学生了解学生关于“肌理”的知识,并能用不同的拓印方法来表现肌理。使学生从中体会自然界的奇妙和美。教学重点:从观察、触摸、语言表述到动手表现一系列的训练,充分感受不同质地、材料的肌理美。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方法表现肌理,感受天然斑纹的美感,并且强化这种肌理美感。二、教法和学法。教法:讲授法、演示法、展示法。学法:自主探究学习、合作沟通学习。三、教学准备学生:收集到的树叶、羽毛、,水彩工具、蜡笔。老师:收集一些石块、木块、各种质地的布料、羽毛等不同纹理的材料。水粉色、毛笔〔拓印画作品〕。六、教学过程。〔一〕、检查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学生准备学具:收集到的树叶,羽毛,各种有凹凸纹理的徽章等。水彩工具,蜡笔等。〔二〕、导入新课。1、色彩游戏:老师事先准备好四个小组用的颜料红、黄、蓝、绿。找多名学生在手上蘸上自己喜爱的颜料后在白纸上随便一按,让学生观察纸上出现了什么?为什么有的手掌纹清楚有的手掌纹不清楚?学生总结:因为手掌上有凹凸不平的掌纹。2、分小组讨论:老师将自己带来的和学生收集到的材料都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摸一摸带来的材料,把自己的感觉跟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各小组沟通汇报。〔归纳:金属摸上去又硬又凉,树皮给我们的感觉是粗糙的,丝绸的感觉滑滑的。还可以做一些比照,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