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腾讯五兄弟的创业故事 之所以将腾讯的创业 5 兄弟称之为难得,是因为直到 20XX 年的时候,这五人的创始团队还基本是保持这样的合作阵形,不离不弃。直到腾讯做到如今的帝国局面,其中 4 个还在公司一线,只有 COO 曾李青挂着终身顾问的虚职而退休。 都说一山不容二虎,尤其是在企业迅速壮大的过程中,要保持创始人团队的稳定合作尤其不容易。在这个背后,工程师出身的马化腾从一开始对于合作框架的理性设计功不可没。 从股份构成上来看。5 个人一共凑了 50 万元,其中马化腾出了 23.75 万元,占了47.5%的股份;张志东出了 10 万元,占 20%;曾李青出了 6.25 万元,占 12.5%的股份;其他两人各出 5 万元,各占 10%的股份。 虽然主要资金都由马所出,他却自愿把所占的股份降到一半以下,47.5%。要他们的总和比我多一点点,不要形成一种垄断、独裁的局面。而同时,他自己又一定要出主要的资金,占大股。假如没有一个主心骨,股份大家平分,到时候也肯定会出问题,同样完蛋。 保持稳定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于搭档之间的合理组合。 许晨晔和马化腾、张志东同为深圳大学计算机系的同学,他是一个非常随和而有自己的观点,但不轻易表达的人,是有名的好好先生。而陈一丹是马化腾在深圳中学时的同学,后来也就读深圳大学,他十分严谨,同时又是一个非常张扬的人,他能在不同的状态下激起大家的激情。 后来,马化腾在接受多家媒体的联合采访时承认,他最开始也考虑过和张志东、曾李青三个人均分股份的方法,但最后还是实行了 5 人创业团队,根据分工占据不同的股份结构的策略。即便是后来有人想加钱、占更大的股份,马化腾说不行,根据我对你能力的推断,你不适合拿更多的股份。因为在马化腾看来,未来的潜力要和应有的股份匹配,不匹配就要出问题。假如拿大股的不干事,干事的股份又少,矛盾就会发生。 当然,经过几次稀释,最后他们上市所持有的股份比例只有当初的 1/3,但即便是这样,他们每个人的身价都还是达到了数十亿元人民币,是一个皆大高兴的结局。 可以说,在中国的民营业中,能够像马化腾这样,既包容又拉拢,选择性格不同、各有特长的人组成一个创业团队,并在成功开拓局面后还能依旧保持着长期默契合作,是很少见的。而马化腾成功之处,就在于其从一开始就很好地设计了创业团队的责、权、利。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权力越大,收益也就越大。 2.张朝阳的创业故事 成功是成千上万的精英们共同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