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叶圣陶的名言大全教育就是习惯的培育,但凡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要熟练的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的应用,一辈子也用不尽。理想是事业之母。培育能力的事必须继续不断地去做,又必须随时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会成功。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一个学校的老师都能为人师表,有好的品德,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校风,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开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老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做老师最主要的是不说假话。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教育方面,宜将儿童所固有文艺家的宇宙视善为保存,一方固须使其获得实际生活所需的知识,一方更须以艺术的陶治培育其直觉、感情和想像。老师和学生是朋友,在经验和知识上,彼此虽然有深浅广狭的差异,在精神上却是亲热体贴的朋友。品德教育重在实做,不在于能说会道。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老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巧为善教者也。老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教是为了到达不需要教。老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育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延伸阅读受到 1919 年的五四运动的影响,叶圣陶终其一生都投入在推动文学运动。他曾参加北京大学的学生组织新潮社,并参加出版小说、新诗、小品、文学批判及剧本等各种文学作品。1921 年起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地中学和大学任教,并与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讨论会。1923 年成为文学家开办的书室朴社的编辑。文学讨论会于 1921 年 1 月 4 日在北京中山公园来今雨轩成立,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郭绍虞、朱希祖、瞿世瑛、蒋百里、孙伏园、耿济之、王统照、叶绍钧、许地山等十二人发起,会员先后有 170 多人。其宗旨是讨论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制造新文学。叶圣陶曾担任多项职务。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第五届全国人大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于 1988 年 2 月 16 日于北京逝世,享年 94 岁。在四川他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支援抗日前线的将士。抗战胜利后,他参加反对国民党政府压制民主、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1946 年,叶圣陶回到上海后,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