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教会女校创办的原因分析【摘要】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通过军事侵略翻开了中国的大门,封建教育的腐朽为中国近代教会女校的创办提供了契机,西方列强为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创办了教会女校,通过教会女校培育更多的女基督教徒。【关键词】教会女校;创办;原因分析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女子无才便是德”、“三从四德”等封建思想将中国女子牢牢束缚在家庭中,女子只有在社会和家庭中通过日常生活和女教书籍接受教育,而无法进入学校进行系统的文化的学习,这种情况严重地阻碍了女子教育的开展。鸦片战争以后,大批西方传教士在不平等条约的庇护下涌入中国,他们在传教的同时创办各种各样的教会学校,教会女校也应运而生。教会女校的创办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封建教育的腐朽为中国近代教会女校的开办提供了契机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传统的封建教育也逐步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教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内容不切实际晚清时期的学校以“四书五经”为主要内容,学生只是沉醉在对义理、词章、考据等学问的学习中,对社会开展所必须的自然科学知识全然不知,严重脱离实际。统治者为了加强对知识分子的控制,在对士人进行笼络的同时,也实行高压政策,对不利于统治的知识分子进行残酷的镇压。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都曾大兴文字狱,对那些散播不利于统治的、文字的知识分子进行处分,甚至实行株连的方式,使得清朝知识分子避开政治,埋头专心致力于考证、校勘。当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挑战时,这些知识分子手足无措,无能为力。再加上外来军事和文化的入侵,中国传统的教育已走入死胡同,不能承担起社会对教育的需求的重担,如当时社会所需要的翻译人才、机械制造人才等,这就为教会女校的建立和开展提供了契机。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这一特别历史时期,教会学校包括教会女校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局部中国自然科学教育的职能。2.科举制度弊病丛生科举制度开展到晚清时期弊病丛生,各级各类学校都成了科举制度的附庸,有名无实。学校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都以科举为依据,与科举考试紧密相连,学校完全成了科举考试的预备场所。科举考试自身也存在很多弊病,考试内容的空疏陈腐、考试形式的死板僵化,特别是八股文,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科举制度选举出来的人才,内不能安邦,外不能定国,这就为教会学校包括教会女校的创办翻开了缺口。二、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军事和文化侵略为近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