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寨:中国村民自治第一村1980 年,广西宜州市合寨村的壮族农民自发举行群众选举,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合寨村开启的村民自治,与包产到户、乡镇企业一起,被誉为中国农民的三大历史性创造。合寨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三县(市)交界处的大石山区。全村有 12 个自然屯,1050 户,4298 人,村民 95%以上是壮族。1979 年,合寨生产大队学着外地的样子搞起了“分田到户”,村民的生活好转了,但偷盗、赌博,乱砍滥伐集体山林的现象却一天比一天严重,社会治安状况急剧恶化。于是,在果地和果作两个自然村,村民们率先自己组织起来,先后成立了村民委员会,敲响了中国基层民主政治的开场锣鼓。最早村委会的诞生果地村虽然由 8 个生产队组成,但村民居住十分集中,住房一家连一家。村民中以蒙姓为主。从 1978 年起,该村连续发生多起耕牛被盗的事件,乱砍滥伐严重,村民们忧心忡忡。合寨大队党支部书记蒙宝亮是个见过世面的人。1979 年年底的一个晚上,蒙宝亮召集党员蒙正昌,蒙正奉一起到曾任民办教师的蒙光新家里开会。蒙宝亮表示,在责任田分到户后。就要搞好社会治安,要有人牵头,将村民组织起来。“果地村要有个自己的组织才行。”但是,搞个什么样的组织呢?蒙宝亮非常困惑。这个组织应该是多功能的,他可以管社员的事情,也管理村里的事情,比如修路,吃水、集体森林的年底分配等公益事务。可是,这个组织该叫什么名字?蒙宝亮说:“毛主席讲过,革命委员会好。我们村成立一个果地村革命委员会,不晓得行不行?”他打量了一下周围,发现大家的反应并不积极,有些失望。“我也觉得不好,跟我们要想搞的根本就是两码事!”曾当过民办教师的蒙光新陷入了沉思:虽然“革命委员会”过时了,委员会并未过时,委员集中起来开会不就是委员会么?“叫果地村委员会好不好?”有人提出。蒙光新一边原地兜圈一边琢磨,“村委员会”这个名字,总还少点什么,不够明确。突然,他眼睛一亮,说出了一句话:“城里的人叫居民,我们村里的人就叫村民吧!”大家听了,都说好,就叫“村民委员会”。1980 年 1 月 8 日,果地村召开全村户主大会。500 多人拿起小板凳,走向村口的晒谷坪。晒谷坪搭起了高高的松门,松门上拉起一条红色的横幅:“果地村民委员会成立大会”。蒙光新主持会议,他站在一条长凳上大声宣布:“今天召开群众大会,成立果地村民委员会!”柳江,忻城县过路的农民见到这里热闹,纷纷驻足围观。他们只听说过“革命委员会”,从...